柴胡散
- 柴胡散子
- 大柴胡散
- 荆芥柴胡散
- 柴胡膏
- 柴胡煎
- 柴胡汤
- 柴胡丸
- 柴胡饮
- 柴胡煎丸
- 柴胡引子
- 柴胡饮子
- 柴胡煮散
- 大柴胡汤
- 二柴胡饮
- 三柴胡饮
- 四柴胡饮
- 小柴胡汤
- 一柴胡饮
- 正柴胡饮
- 鳖甲柴胡汤
- 苍防柴胡汤
- 苍术柴胡汤
- 柴胡白虎煎
- 柴胡白虎汤
- 柴胡百合汤
- 柴胡半夏汤
- 柴胡鳖甲汤
- 柴胡鳖甲丸
- 柴胡鳖甲饮
- 柴胡参归汤
- 柴胡参术汤
- 柴胡苍术汤
- 柴胡聪耳汤
- 柴胡达原饮
- 柴胡大黄汤
- 柴胡当归汤
- 柴胡导热汤
- 柴胡地黄汤
- 柴胡丁香汤
- 柴胡独活汤
- 柴胡二陈汤
- 柴胡二连丸
- 柴胡发泄汤
- 柴胡防风汤
- 柴胡防归汤
- 柴胡茯苓汤
- 柴胡复生汤
- 柴胡葛根汤
- 柴胡归芍汤
- 柴胡归芎汤
- 柴胡桂姜汤
- 柴胡桂枝汤
- 柴胡和胎饮
- 柴胡后生汤
- 柴胡厚朴汤
- 柴胡化滞汤
- 柴胡黄连膏
- 柴胡黄芩汤
- 柴胡加豉汤
- 柴胡加桂汤
- 柴胡姜桂汤
- 柴胡截疟饮
- 柴胡解毒汤
- 柴胡桔梗汤
- 柴胡橘皮汤
- 柴胡口服液
- 柴胡栝楼汤
- 柴胡连翘汤
- 柴胡羚角汤
- 柴胡六合汤
- 柴胡麦冬散
- 柴胡芒消汤
- 柴胡梅连散
- 柴胡牡蛎汤
- 柴胡木香汤
- 柴胡片姜散
- 柴胡平肝汤
- 柴胡破瘀汤
- 柴胡羌活汤
- 柴胡秦艽汤
- 柴胡青黛汤
- 柴胡清胆汤
- 柴胡清肝散
- 柴胡清肝汤
- 柴胡清肝饮
- 柴胡清骨散
- 柴胡清肌散
- 柴胡清热饮
- 柴胡清燥汤
- 柴胡清中汤
- 柴胡人参散
- 柴胡人参汤
- 柴胡三白汤
- 柴胡三棱饮
- 柴胡山栀散
- 柴胡芍药汤
- 柴胡升麻汤
- 柴胡生化汤
- 柴胡石膏散
- 柴胡石膏汤
- 柴胡舒肝丸
- 柴胡疏肝散
- 柴胡疏厥煎
- 柴胡双解饮
- 柴胡四物汤
- 柴胡桃仁汤
- 柴胡天水散
- 柴胡调经汤
- 柴胡铁锈汤
- 柴胡通经汤
- 柴胡通塞汤
- 柴胡温胆汤
- 柴胡五味汤
- 柴胡洗眼汤
- 柴胡细辛汤
- 柴胡下热汤
- 柴胡陷胸汤
- 柴胡消痈汤
- 柴胡消肿汤
- 柴胡泻肝汤
- 柴胡芎归汤
- 柴胡养荣汤
- 柴胡养阴汤
- 柴胡抑肝散
- 柴胡抑肝汤
- 柴胡蚤休汤
- 柴胡泽泻汤
- 柴胡知母汤
- 柴胡知母饮
- 柴胡栀连汤
- 柴胡栀子散
- 柴胡栀子饮
- 柴胡枳桔汤
- 柴胡枳壳汤
- 柴胡枳芎汤
- 柴胡猪苓汤
- 柴胡竹茹汤
- 柴胡紫苏饮
- 常山柴胡汤
- 川芎柴胡汤
- 当归柴胡汤
- 防风柴胡汤
- 干姜柴胡汤
- 葛根柴胡汤
- 归芍柴胡汤
- 桂枝柴胡汤
- 黄耆柴胡汤
- 加减柴胡汤
- 加味柴胡汤
- 加味柴胡饮
- 九味柴胡汤
- 苓桂柴胡汤
- 升麻柴胡汤
- 调经柴胡汤
- 增损柴胡汤
- 柴胡地骨皮散
- 柴胡地骨皮汤
- 柴胡加大黄汤
- 柴胡加芒消汤
- 柴胡加细辛汤
- 柴胡六君子汤
- 柴胡桑白皮汤
- 柴胡疏肝糖浆
- 柴胡五味子汤
- 柴胡栀子豉汤
- 大柴胡鳖甲散
- 复方大柴胡汤
- 加减大柴胡汤
- 加减小柴胡汤
- 加味小柴胡汤
- 白虎桂枝柴胡汤
- 柴胡二桂枝一汤
- 柴胡瓜蒌干姜汤
- 柴胡桂姜半夏汤
- 柴胡桂枝鳖甲汤
- 柴胡桂枝干姜汤
- 柴胡加山栀子汤
- 柴胡六味地黄汤
- 柴胡芍药丹皮汤
- 柴胡芍药茯苓汤
- 柴胡茵陈五苓散
- 丹皮柴胡犀角汤
- 加减八物柴胡汤
- 加减柴胡二陈汤
- 加减柴胡桂姜汤
- 加味柴胡桂枝汤
- 麻黄柴胡升麻汤
- 小柴胡加栀子汤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谷芽枳实小柴胡汤
- 建中加木瓜柴胡汤
-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 大柴胡加萎蕤知母汤
- 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
- 黄耆肉桂柴胡酒煎汤
- 加味小柴胡合四物汤
- 柴胡加大黄芒消桑螵蛸汤
- 加减小柴胡合龙胆泻肝汤
- 桂枝麻黄柴胡四物去杏仁加桃仁汤
- 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
- 目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散
- 《太平圣惠方》柴胡散
- 《太平圣惠方》柴胡散
- 《太平圣惠方》柴胡散
- 《太平圣惠方》柴胡散
- 《太平圣惠方》柴胡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散
- 《妇人大全良方》柴胡散
- 《证治准绳·类方》柴胡散
- 《瘴疟指南》柴胡散
- 《洁古家珍》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普济方》柴胡散
- 《诚书》柴胡散
- 《博济》柴胡散
- 《云岐子保命集》柴胡散
- 《岭南卫生方》柴胡散
- 《朱氏集验方》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医方类聚》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永乐大典》柴胡散
- 《卫生宝鉴》柴胡散
- 《医方类聚》柴胡散
- 《医方类聚》柴胡散
- 《准绳·类方》柴胡散
- 《医统》柴胡散
- 《医学正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外台》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补要袖珍小儿》柴胡散
- 《圣济总录》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保命集》柴胡散
- 《陈素庵妇科补解》柴胡散
- 《本事》柴胡散
- 《鸡峰》柴胡散
- 《幼幼新书》柴胡散
- 《圣济总录》柴胡散
- 《圣济总录》柴胡散
- 《圣济总录》柴胡散
- 《博济》柴胡散
- 《圣济总录》柴胡散
- 《良朋汇集》柴胡散
- 《千金》柴胡散
- 《得效》柴胡散
- 《传家秘宝》柴胡散
- 《传家秘宝》柴胡散
- 《传家秘宝》柴胡散
- 《医方类聚》柴胡散
- 《医方类聚》柴胡散
- 《得效》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济总录》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圣惠》柴胡散
- 《妇人大全良方》柴胡散
- 《妇人大全良方》柴胡散
- 《妇人大全良方》柴胡散
- 《妇人大全良方》柴胡散
- 《博济方》柴胡散
- 《博济方》柴胡散
- 《普济本事方》柴胡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散
- 《瘴疟指南》柴胡散
- 《明目至宝》柴胡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散
【处方】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各半两。
【炮制】上捣罗为散。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圣惠方》卷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45克(去苗)白术30克 白茯苓22克 甘草22克(炙微赤,锉)五味子30克 干姜22克(炮裂,锉)附子22克(饱裂,去皮,脐)防风22克(去芦头)桂心15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210毫升,去津,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30克<去芦头)赤茯苓30克 羚羊角屑30克 细辛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决明子30.克 栀子仁30克 子芩30克 车前子30克 石膏12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竹叶14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炙炸、热面。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30克(去苗)甘草30克(炙微赤,锉)决明子15克 车前子15克 羚羊角屑15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30克(去苗)茵陈15克 犀角屑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鳖甲60克(涂醋,炙微煮,去裙襕)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30克(去苗)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川大黄22克(锉碎,微炒)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百合22克 桑根白皮30克(锉)麦门冬60克(去心)赤茯苓30克 秦艽22克(去苗)紫菀22克(洗,去苗、土)黄芩22克 赤芍药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知母22克 木通22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柴胡散
【处方】石膏 黄芩 甘草 赤芍药 葛根各30克 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各1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3克,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许,葱白3寸,豉20粒,同煎至75毫升,滤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汗出为效。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柴胡散
【处方】柴胡45克 赤茯苓 麦门冬各30克 枇杷叶(去毛)人参 橘红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
《证治准绳·类方》卷七:柴胡散
【功能主治】主眼眶湿烂,因风而作。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瘴疟指南》卷下:柴胡散
【处方】柴胡10克(去芦)半夏4.5克(汤泡)桂心4.5克(去皮)白芍4.5克(炒)炙甘草3克
【制法】上药锉碎。
【用法用量】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寒热得退,便止此药。
【摘录】《瘴疟指南》卷下
《洁古家珍》:柴胡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临卧服之。
【摘录】《洁古家珍》
《圣惠》卷四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1两(锉),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1两,旋覆花半两,川黄2两(锉碎,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柴胡饮(《圣济总录》卷四十九)、柴胡汤(《普济方》卷二十七)。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四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葛根半两(锉),赤茯苓半分,麦门冬3分(去心),石膏2两,葳蕤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玄参3分(去芦头),川升麻3分,黄芩半两,犀角屑1两,川芒消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三十八: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3分,知母3分,子芩3分,荠苨3分,秦艽2分(去苗),甘草半两(生,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100粒,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别名】柴苓汤
【处方】柴胡1两(去苗),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黄芩1两,赤茯苓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柴苓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二)。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三十三: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赤芍药1两,川升麻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玄参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14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圣惠》卷三十一: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贝母3分(煨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三十一:柴胡散
【处方】柴胡2两(去苗),秦艽1两(去苗),犀角屑3分,知母3分,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葳蕤3分,生干地黄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3分(锉),栀子仁半两,紫菀1两(去苗土)。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二十九: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黄耆1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地骨皮3分,生干地黄3分,人参1两(去芦头),萎蕤3分,赤茯苓1两,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十二: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贝母1两(煨微黄),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葛根1两(锉),赤芍药1两,石膏2两,玄参(黄芩)1两,知母3分,栀子仁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三十一: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麦门冬2两(去心,焙),黄芩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三十一: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3分,枳壳1两(麸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藭半两,桂心半两,京三棱1两(炮,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四十七: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黄芩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泽泻2两,栀子仁1两,石膏2两,羚羊角屑1两,生干地黄2两,芒消2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稍温频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实(麸炒微黄)1两,栝楼根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茵陈1两,白鲜皮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黄耆1两(锉),赤茯苓3分,秦艽半两(去苗),地骨皮半两,黄连3分(去须),葛根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3分(锉碎,微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鳖甲1两半(涂醋炙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1两,桔梗(去芦头)1两,玄参1两,地骨皮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赤茯苓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紫菀半两(去苗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热势未退,壅滞,虚羸,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川升麻3分,黄芩3分,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犀角屑3分,葛根3分(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葱白2茎,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实(麸炒令微黄)1两,栝楼根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茵陈1两,龙胆(去芦头)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1两,木通1两,土瓜根1两,白鲜皮1两,栀子仁1两,川芒消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温水调下,不拘时候。少时当利1-2行,利后煮葱豉稀粥食之;如热未歇,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黄芩1两,木通(锉)1两,川升麻1两,栀子仁1两,川芒消1两,茅根(锉)1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通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别名】柴胡汤
【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栀子仁半两,黄芩半两(分),石膏2两,葛根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二: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枳实半两(麸炒微黄),黄芩半两,赤芍药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柴胡汤”。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二:柴胡散
【处方】柴胡3分(去苗),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3分,赤芍药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大腹皮半两(锉),槟榔3分,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二: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3分,川大黄(锉碎,微炒)3分,枳壳(麸炒微黄,去瓤)3分,鳖甲(去裙襕,涂醋炙令黄)3分,槟榔3分,人参(去芦头)3分,木香3分,子芩3分,赤芍药3分,赤茯苓3分,紫菀(去苗土)3分,犀角屑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葛根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石膏1两,赤芍药3分,黄芩3分,栀子仁半两,川朴消1两,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黄芩3分,赤芍药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麻黄1两半(去根节),川升麻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枳实3分(麸炒微黄),知母3分,栀子仁3分,鳖甲3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白术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黄芩3分,赤芍药1两,诃黎勒皮3分,槟榔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八: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生干地黄1两,黄连1两(去须),地骨皮1两,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知母半两,鳖甲3分(涂醋炙令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二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羚羊角屑1两,细辛1两,麦门冬1两(去心),决明子1两,栀子仁1两,子芩1两,车前子1两,石膏4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注意】忌炙煿热面。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白术3分,木香半两,紫菀2分(洗,去苗土),赤茯苓3分,赤芍药1两,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前胡3分(去芦头),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柴胡汤”。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九: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五味子1两,桔梗1两(去芦头),熟干黄1两,白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紫菀1两(洗,去苗土),人参1两(去芦头),地骨皮1两,黄耆1两(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桂心1两,牡蛎粉1两,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三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2两(去苗),川升麻2两,栀子仁2两,赤芍药2两,木通2两(锉),黄芩1两半,大青1两半,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石膏3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普济方》卷一四八: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石膏1两(碎),麻黄1两(去根节,掠去沫,焙)。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豉30粒,葱白2寸,同煎6分,去滓,热服,并3服,不拘时候。汗出效。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八
《诚书》卷十二:柴胡散
【处方】黄芩3分,甘草2分,大黄4分,芍药4分,柴胡4分,当归4分,人参5分。
【用法用量】加大枣,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十二
《博济》卷一: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大黄1两,朴消1两,甘草半两,枳壳1两(去瓤)。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2盏,煎至6分,温服,日只2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
【注意】不可多服。
【摘录】《博济》卷一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柴胡散
【处方】柴胡、前胡、川芎、当归、人参、芍药、粉草、生地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医方类聚》引《徐氏胎产方》有葱白三根。
要出汗,加葱。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岭南卫生方》卷中: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芦)1两,半夏(汤洗)1分,桂心(去粗皮)2钱,白芍药1钱,甘草(炙)1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加生姜7片,大枣1个,水煎温服。寒热欲退,便止此药。
【摘录】《岭南卫生方》卷中
《朱氏集验方》卷九:柴胡散
【处方】柴胡、苍术、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柴胡汤”。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九
《圣惠》卷三十二: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川升麻1两,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栀子仁1两,车前子1两,决明子1两,防风(去芦头)1两,羚羊角屑1两,马牙消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玄参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医方类聚》卷十引《济生》: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芦)1两,地骨皮(去木)1两,玄参1两,羚羊角(镑)1两,甘菊花(去枝梗)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甘草(炙)半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五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桔梗3分(去芦头),槟榔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诃黎勒皮3分,赤茯苓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永乐大典》卷八○二○引《经验普济本事方》: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大黄半两,秦艽半两,甘草半两,常山半两,干漆7钱(炒),鳖甲1两半(炙黄)。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小麦2钱,同煎6分,去滓温服。加人参、石膏各半两妙。
【摘录】《永乐大典》卷八○二○引《经验普济本事方》
《卫生宝鉴》卷五:柴胡散
【处方】地骨皮1两半,柴胡1两,鳖甲(去裙,醋炙)1两,知母1两,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柴胡饮”。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柴胡散
【处方】北柴胡3钱,地骨皮1钱,黄芩3钱,桂2钱,甘草3钱,京芥2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仍服小柴胡汤3-5帖。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
《医方类聚》卷二二七引《徐氏胎产方》:柴胡散
【处方】柴胡2钱,生大黄2钱,黄芩1钱半,甘草1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煎,临发日,五更温服。必取利为愈。
【注意】忌油、面、辛热等物。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柴胡升解抑遏之阳邪,黄芩清降内壅之邪热,甘草缓中泻火,大黄泻热退胀也。为散水煎,使热壅下泄,则清阳上敷,而寒热无不退,胎孕无不安矣!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二七引《徐氏胎产方》
《准绳·类方》卷七:柴胡散
【别名】柴胡引子
【处方】柴胡、羌活、防风、赤芍药、桔梗、荆芥、生地黄、甘草。
【功能主治】因风而眼眶涩烂。
【用法用量】柴胡引子(〈张氏医通〉卷十五)。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医统》卷四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人参1两,茯苓1两,桔梗1两,芍药1两,当归(酒浸)1两,麦门冬1两,青皮1两,桑白皮1两,川芎1两,白术1两,升麻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7分,通口连滓服。
【摘录】《医统》卷四十六
《医学正传》卷三: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芦)3钱,人参1钱,茯芩(去皮)1钱,桔梗2钱,芍药(酒浸,炒)2钱,川归(酒浸)2钱,青皮(去白)3分,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1分。
【制法】上细切,作1服,为细末。
【功能主治】虚劳。
【用法用量】水1盏,煎7分,温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三
《圣惠》卷八十八:柴胡散
【处方】柴胡半两(去苗),赤茯苓半两,芎藭半两,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半两,槟榔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诃黎勒皮半两,地骨皮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八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半两(去苗),石膏1两,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麻黄1分(去根节),秦艽1分(去苗),常山1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外台》卷三引《广济方》:柴胡散
【处方】柴胡8分,茵陈10分,青木香10分,黄芩8分,土瓜根10分,白鲜皮8分,栀子仁10分(擘),大黄24分,芒消12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6钱匕,平辰空肚以新汲水调下。少时当2-3行微利,利后煮葱豉稀粥食之;热如未歇,明辰更服4钱匕,热歇停药。
【注意】忌热食、猪大肉、油腻。
《圣惠》卷八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半两(去苗),赤芍药1分,麻黄半两(去根节),黄芩1分,石膏1两,葛根1分(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分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葱白3寸,豉2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汗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补要袖珍小儿》卷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5钱,地骨皮5钱,甘草5钱。
【制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水1小盏煎服。
【摘录】《补要袖珍小儿》卷四
《圣济总录》卷十三:柴胡散
【别名】地熏散
【处方】柴胡(去苗土)1斤,人参5两,甘草(炙)4两,白术3两,半夏(汤浸,煮软,切作片子,焙干)5两,黄芩(去黑心)5两,防风(去叉)3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圣惠》卷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茯苓3分,玄参3分,大青1两,龙胆3分(去芦头),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芒消2两,络石2两,川升麻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爆热面。
【摘录】《圣惠》卷五
《保命集》卷中:柴胡散
【处方】柴胡根1两,半夏5钱(洗)。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心下痞,加枳实1钱;有里证,加大黄,初1服1钱,次2钱,又3钱,邪尽则止。
【摘录】《保命集》卷中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柴胡散
【处方】柴胡、黄芩、升麻、知母、陈皮、前胡、白术、云苓、麦冬、贝母、甘草、苍术、川芎、当归、紫苏、葱白。
【各家论述】柴胡、葱、升、苍、芎皆解肌表之邪,从汗而散;芎、归、芩、术养血安胎;陈、贝、知、麦顺气清热,乃标本兼治意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本事》卷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4两(洗,去苗),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同煎至8分,食后热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柴胡气味辛甘平,入足少阳;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能行十二经络,缓诸药之性。此药虽辛散为君,而以甘缓佐之,则伏邪之入经络、体瘦肌消、发热不解、有类伤寒、欲作劳瘵者,自能和解也。
【摘录】《本事》卷四
《鸡峰》卷十七:柴胡散
【处方】柴胡6分,半夏6分,人参6分,茯苓6分,白术5分,枳壳5分,黄橘皮4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七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茅先生方:柴胡散
【处方】柴胡、知母、贝母、茯苓、茯神、干葛、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小麦、药各1匙,水1盏,煎6分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茅先生方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升麻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舌本强,两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熟水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旋覆花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生姜汤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圣济总录》卷一○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蛇衔1两,黄连(去须)3分,芒消(研)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竹叶(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邪攻目,目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博济》卷二:柴胡散
【别名】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芦)2两,鳖甲2两(醋浸1宿,炙令黄),甘草1两,知母1两,秦艽1两半。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柴胡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摘录】《博济》卷二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去黑心)1两,栝楼根1两,山栀子仁1两,大黄(锉,醋炒)1两半,芒消1两半,木香半两,白鲜皮半两,茵陈蒿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以新汲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良朋汇集》卷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3钱,黄芩5钱,赤芍药5钱,黄柏5钱,甘草2钱。
【摘录】《良朋汇集》卷五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一:柴胡散
【处方】柴胡6铢,决明子18铢。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眼暗。
【用法用量】人乳汁和,敷目。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柴胡升提肝气,决明滋益精光,乳汁以和血气。
《得效》卷十一:柴胡散
【处方】柴胡2两,人参1两,甘草1两,黄芩1两,半夏(泡7次)5钱,麻黄(去节)5钱。
【制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3片,薄荷3钱,白竹青少许煎,温服。
鼻衄,加生地黄;疟疾,加姜1钱,桃、柳枝、地骨皮;痢疾作热,涎盛,加桑白皮。
【摘录】《得效》卷十一
《传家秘宝》卷下:柴胡散
【处方】柴胡半两,子芩3分,甘草半两(炮),干葛3分,黄连半两,牛黄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劳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半盏调下,日2次。
【摘录】《传家秘宝》卷下
《传家秘宝》卷下: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川芎半两,独活半两,羌活半两,甘草(炙)1两,桑白皮1两半,贝母半两,冬花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传家秘宝》卷下
《传家秘宝》卷下:柴胡散
【处方】鳖甲3两(醋炙令黄),柴胡(去芦头)1两,川大黄(煨熟)1两,干漆(炒)1两,秦艽(去芦头)1两,甘草(炙)1两,常山1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水1盏,加小麦1撮,同煎7分,放冷,去滓,服2服,滓再煎服之。
【摘录】《传家秘宝》卷下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柴胡散
【处方】柴胡2两,枳壳半两(麸炒),黄芩1两,赤芍药1两,半夏1两(洗去滑),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阳明病,外证身热汗出而不恶寒,但恶热,脉迟,发热头眩,小便难,欲作谷疸,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中风,其脉浮大,短气心痛,鼻干,嗜卧,不得汗,一身悉黄,有潮热而哕,身前后肿,刺之虽小愈,外若不解;伤寒3日,少阳受病,口苦干燥,目眩,若已吐下,发汗,谵语;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少阴病,胁下坚满,干呕不能饮食,往来寒热,若未吐下,其脉沉紧,恶寒而蜷,时时自烦,不欲厚衣,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伤寒6日,阳脉涩,阴脉弦,当腹中急痛,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侧。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柴胡散
【别名】柴胡汤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石膏2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黄)。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柴胡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得效》卷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半两,黄芩半两,芍药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服。兼以药坠洗之。
【摘录】《得效》卷十六
《圣惠》卷八十二:柴胡散
【别名】柴胡汤、柴胡麦门冬散、柴胡麦门冬汤、二参饮、六味柴胡散、二参汤、柴胡麦冬汤、六味柴胡麦冬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龙胆半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玄参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七)、柴胡麦门冬散(《小儿痘疹方论》)、柴胡麦门冬汤(《普济方》卷四○四)、二参饮(《普济方》卷四○四)、六味柴胡散(《疮疡经验全书》卷八)、二参汤(《医学入门》卷八)、柴胡麦冬汤(《治痘全书》卷十四)、六味柴胡麦冬散(《痘麻绀珠》卷六)。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大黄(锉,炒)1两,赤芍药1两,槟榔(锉)1两,枳实(麸炒,去瓤)1两,半夏半两(姜汁浸令透,焙)。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浓煎苦橡根汤调下;米饮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圣惠》卷七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续断1两,芎藭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白术1两,赤芍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3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人参(去芦头)1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八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3分(去苗),当归1分,赤茯苓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赤芍药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挟实,壮热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十一:柴胡散
【别名】六味柴胡汤
【处方】柴胡1两(去苗),桂心半两,黄芩3分,栝楼根半两,牡蛎1分(烧为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六味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栀子仁1两,黄芩1两,石膏1两,大青1两,川芒消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天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百合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桔梗半两(去芦头),款冬花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芩半两,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夹劳,体瘦少力,四肢疼痛,心膈痰壅,时有咳嗽,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贝母1两(煨令微黄),知母1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石膏1两,黄芩3分,白术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栀子仁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澜)。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夹劳,骨节烦疼,时有寒热,咳嗽,头目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三: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1两,木通(锉)1两,黄芩1两,土瓜根1两,白鲜皮1两,川朴消1两,栀子仁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一: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黄芩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枳壳1两(麸炒令黄,去瓤),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十三: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白茯苓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瓢,焙)1两,知母1两,桔梗(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百合2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八十二:柴胡散
【别名】柴胡汤、柴苓散、柴苓汤、柴芩竹叶饮
【处方】柴胡2分(去苗),黄芩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腹中有伏热,温壮来去。
【用法用量】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柴苓散(《南北经验方》卷十引汤氏方)、柴苓汤(《袖珍小儿》卷四)、柴芩竹叶饮(《不知医必要》)。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圣惠》卷七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2两(去芦头),黄芩1两,石膏1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麦门3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3分(去苗),地骨皮3分,玄参半两,黄芩3分,石膏1两,甘菊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羌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川朴消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气攻眼,障翳赤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竹叶3-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圣惠》卷七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黄芩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麦门冬半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两,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七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百合3分,桑根白皮1两(锉),麦门冬2两(去心),赤茯苓1两,秦艽3分(去苗),紫菀3分(洗,去苗土),黄芩3分,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知母3分,木通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七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人参3分(去芦头),黄耆1两(锉),赤茯苓1两,地骨皮3分,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麦门冬3分(去心),白术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生干地黄3分,桔梗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3分(锉),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人参扶元补气,黄耆补中托邪,生地滋阴生血,赤芍破血散滞,柴胡疏腠理以达邪,白术健脾土以强胃,鳖甲滋肝阴兼散结气,麦冬润肺燥兼清心火,桑白皮清肺气,地骨皮退肌热,桔梗清咽利膈,赤苓渗湿和营,枳壳泻滞气以宽胸,甘草缓中州以和胃,生姜温卫气而散外邪也,使郁散气充,则邪得外解而寒热自除,肢节疼痛无不退,何体瘦经少之足患哉!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五十八: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葵根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当归3分(锉,微炒),白茅根3分(锉),石韦3分(去毛),木香3分,榆白皮3分(锉),木通3分(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圣惠》卷五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茵陈半两,犀角屑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鳖甲2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劳黄。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五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决明子半两,车前子半两,羚羊角屑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黄。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十三:柴胡散
【别名】百合柴胡汤
【处方】柴胡1两(去苗),知母2两,黄连1两(去须),甘草3分(炙微赤,锉),百合2两,秦艽1两(去苗),栝楼根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百合病久不愈,欲成痨。
【用法用量】百合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五十三:柴胡散
【别名】柴胡汤
【处方】柴胡2两(去苗),乌梅肉2两(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暴渴,心神烦闷,口舌干焦。
【用法用量】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五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2两(去苗),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槟榔2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1两,诃黎勒皮2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七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半两(去芦头),大青3分,葛根半两(锉),石膏1两,知母半两,栀子仁半两,川升麻3分,黄芩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热病,发即背酸疼,头痛壮热。若不急疗,热势不止,多致损落。
【用法用量】《袖珍》有茯苓,无黄芩。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3分(去苗),鳖甲1两半(涂醋炙微黄,去裙襕),知母1两,桑根白皮1两半(锉),旋覆花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天灵盖1两半(涂酥炙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童便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地黄汁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七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2两(去苗),紫葳1两,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熟干地黄1两,芎藭1两,肉苁蓉1两(汤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曾伤六月胎。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圣惠》卷七十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苏茎叶半两,木通3分(锉),大腹皮半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微炒)。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圣惠》卷七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赤芍药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七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半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半两,地骨皮半两,生干地黄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葳蕤半两,赤茯苓半两,木通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热面、炙煿、苋菜。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六: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枳实3分(麸炒微黄),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芩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汉防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九: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麻黄1两半(去根节),黄芩1两,赤芍药1两,桂心1两,石膏2两,葛根1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以衣盖取汗。如人行5里,未汗再服。
【摘录】《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常山1两半,茵陈1两,知母1两,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4日,头痛背膊急疼,心腹壅滞。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淡浆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微吐为度,未吐再服。
【摘录】《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川升麻3分,黄芩3分,知母1两,赤芍药1两,大青3分,石膏2两,栀子仁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柴胡散
【处方】柴胡2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知母1两,黄芩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7日不解,心烦,肠中有结燥,谵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温频服,不拘时候,稍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半两,知母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葳蕤半两,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8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干燥,大肠结涩,狂言。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微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
《圣惠》卷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2两,赤芍药2两,知母2两,栀子仁2两,川升麻3分,黄芩3分,大青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石膏4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3分(去苗),桔梗3分(去芦头),紫菀3分(洗,去苗土),知母3分,贝母3分(煨令微黄),诃黎勒皮3分,乌梅肉半两(微炒),百合3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下地黄汁半合,搅匀,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旋覆花3分,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大腹子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桑根白皮1两半(锉),紫苏茎叶3分,马牙消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3分(去苗),木香半两,茯神半两,赤芍药半两,犀角屑半两,石膏1两,葛根半两(锉),麻黄3分(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半两,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处方】柴胡3分(去苗),木香半两,当归半两(微炒),木通3分(锉),紫苏茎叶半两,竹茹半两,黄耆3分(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麻黄1两(去根节),葛根3分(锉),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豉50粒,薄荷2-7叶,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先吃粥少许,后以热水淋浴,然后服此药。衣覆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紫苏茎叶1两,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瓤,焙),桑根白皮1两(锉),石膏2两,麻黄半两(去根节),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石膏3两,人参1两(去芦头),茯神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桑根白皮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桂心3分,白术3分,防风3分(去芦头),地骨皮3分,甘草2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服,夜1服。
【摘录】《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白术1两,白茯苓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五味子1两,干姜3分(炮裂,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3合,赤芍药3合,黄芩3合,栀子仁3合,枳壳(麸炒微黄,去瓤)3合,麦门冬(去心)3合,人参(去芦头)3合,赤茯苓3合,石膏3合,葛根(锉)3合,甘草(炙微赤,锉)3合。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得汗后热不除,朝暮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 《妇人大全良方》柴胡散
- 《妇人大全良方》柴胡散
- 《妇人大全良方》柴胡散
- 《妇人大全良方》柴胡散
- 《博济方》柴胡散
- 《博济方》柴胡散
- 《普济本事方》柴胡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散
- 《瘴疟指南》柴胡散
- 《明目至宝》柴胡散
柴胡散
- 柴胡散《博济方》
- 柴胡散《博济方》
- 柴胡散《妇人大全良方》
- 柴胡散《妇人大全良方》
- 柴胡散《妇人大全良方》
- 柴胡散《妇人大全良方》
- 柴胡散《明目至宝》
- 柴胡散《普济本事方》
- 柴胡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柴胡散《瘴疟指南》
- 柴胡散子【方剂大全】
- 大柴胡散【方剂大全】
- 荆芥柴胡散【方剂大全】
- 人参柴胡散《冯氏锦囊秘录》
柴胡
- 柴胡【根茎类中药】
- 柴胡【中草药图片】
- 柴胡【中药大全】
- 柴胡《本草备要》
- 柴胡《本草便读》
- 柴胡《本草崇原》
- 柴胡《本草崇原》
- 柴胡《本草从新》
- 柴胡《本草撮要》
- 柴胡《本草分经》
- 柴胡《本草分经》
- 柴胡《本草分经》
- 柴胡《本草害利》
- 柴胡《本草害利》
- 柴胡《本草经解》
- 柴胡《本草经解》
- 柴胡《本草蒙筌》
- 柴胡《本草求真》
- 柴胡《本草思辨录》
- 柴胡《本草思辨录》
- 柴胡《本草图经》
- 柴胡《本草图经》
- 柴胡《本草新编》
- 柴胡《本草新编》
- 柴胡《本草衍义》
- 柴胡《本草易读》
- 柴胡《本草易读》
- 柴胡《本草择要纲目》
- 柴胡《本草择要纲目》
- 柴胡《本经逢原》
- 柴胡《得配本草》
- 柴胡《滇南本草》
- 柴胡《滇南本草》
- 柴胡《冯氏锦囊秘录》
- 柴胡《顾松园医镜》
- 柴胡《雷公炮制药性解》
- 柴胡《雷公炮炙论》
- 柴胡《雷公炮炙论》
- 柴胡《名医别录》
- 柴胡《神农本草经》
- 柴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柴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柴胡《汤液本草》
- 柴胡《外科全生集》
- 柴胡《新修本草》
- 柴胡《药鉴》
- 柴胡《药鉴》
- 柴胡《药笼小品》
- 柴胡《药笼小品》
- 柴胡《药性切用》
- 柴胡《药征》
- 柴胡《药征》
- 柴胡《医方考》
- 柴胡《医学入门》
- 柴胡《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柴胡《长沙药解》
- 柴胡《长沙药解》
- 柴胡《瘴疟指南》
- 柴胡《瘴疟指南》
- 柴胡《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柴胡《中药炮制》
- 柴胡《中药学》
- 柴胡茶《茶饮保健》
- 柴胡膏【方剂大全】
- 柴胡膏《博济方》
- 柴胡煎【方剂大全】
- 柴胡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柴胡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柴胡汤【方剂大全】
- 柴胡汤《备急千金要方》
- 柴胡丸【方剂大全】
- 柴胡饮【方剂大全】
- 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 论柴胡《吴医汇讲》
- 论柴胡《吴医汇讲》
- 毛柴胡【中药大全】
- 银柴胡【根茎类中药】
- 银柴胡【中草药图片】
- 银柴胡【中药大全】
- 银柴胡【中药图谱】
- 银柴胡《本草求真》
- 银柴胡《本经逢原》
- 银柴胡《中药炮制》
- 银柴胡《中药学》
- 柴胡煎丸【方剂大全】
- 柴胡简介【中药基础】
- 柴胡汤类《退思集类方歌注》
- 柴胡引子【方剂大全】
- 柴胡饮子【方剂大全】
- 柴胡饮子《儒门事亲》
- 柴胡饮子《退思集类方歌注》
- 柴胡煮散【方剂大全】
- 大柴胡汤【方剂大全】
- 大柴胡汤《冯氏锦囊秘录》
- 大柴胡汤《金匮悬解》
- 大柴胡汤《目经大成》
- 大柴胡汤《仁术便览》
- 大柴胡汤《儒门事亲》
- 大柴胡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大柴胡汤《删补名医方论》
- 大柴胡汤《伤寒括要》
- 大柴胡汤《伤寒寻源》
- 大柴胡汤《伤寒寻源》
- 大柴胡汤《时方妙用》
- 大柴胡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大柴胡汤《汤头歌诀》
- 大柴胡汤《汤头歌诀》
- 大柴胡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大柴胡汤《医方考》
- 大柴胡汤《医方论》
- 大柴胡汤《医学心悟》
- 大柴胡汤《医宗金鉴》
- 大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柴胡证《医学摘粹》
- 大柴胡证《医学摘粹》
- 二柴胡饮【方剂大全】
- 二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 奶浆柴胡【中药大全】
- 三柴胡饮【方剂大全】
- 三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 山银柴胡【中药大全】
- 四柴胡饮【方剂大全】
- 四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 五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 狭叶柴胡【中药图谱】
- 小柴胡茶《茶饮保健》
- 小柴胡汤【方剂大全】
- 小柴胡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柴胡汤《冯氏锦囊秘录》
- 小柴胡汤《冯氏锦囊秘录》
- 小柴胡汤《妇人大全良方》
- 小柴胡汤《明目至宝》
- 小柴胡汤《目经大成》
- 小柴胡汤《仁术便览》
- 小柴胡汤《儒门事亲》
- 小柴胡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小柴胡汤《删补名医方论》
- 小柴胡汤《伤寒括要》
- 小柴胡汤《伤寒寻源》
- 小柴胡汤《伤寒寻源》
- 小柴胡汤《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时病论歌括新编》
- 小柴胡汤《时病论歌括新编》
- 小柴胡汤《时方妙用》
- 小柴胡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柴胡汤《汤头歌诀》
- 小柴胡汤《汤头歌诀》
- 小柴胡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小柴胡汤《外科理例》
- 小柴胡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小柴胡汤《医方考》
- 小柴胡汤《医方考》
- 小柴胡汤《医方考》
- 小柴胡汤《医方论》
- 小柴胡汤《医学心悟》
- 小柴胡汤《医宗金鉴》
- 小柴胡汤《医宗金鉴》
- 小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正体类要》
- 小柴胡证《医学摘粹》
- 小柴胡证《医学摘粹》
- 小柴胡证《医学摘粹》
- 小柴胡证《医学摘粹》
- 一柴胡饮【方剂大全】
- 银州柴胡《药性切用》
- 正柴胡饮【方剂大全】
- 鳖甲柴胡汤【方剂大全】
- 苍防柴胡汤【方剂大全】
- 苍术柴胡汤【方剂大全】
- 柴胡白虎煎【方剂大全】
- 柴胡白虎汤【方剂大全】
- 柴胡百合汤【方剂大全】
- 柴胡半夏汤【方剂大全】
- 柴胡半夏汤《妇人大全良方》
- 柴胡鳖甲汤【方剂大全】
- 柴胡鳖甲丸【方剂大全】
- 柴胡鳖甲饮【方剂大全】
- 柴胡参归汤【方剂大全】
- 柴胡参术汤【方剂大全】
- 柴胡苍术汤【方剂大全】
- 柴胡赤芍茶《茶饮保健》
- 柴胡聪耳汤【方剂大全】
- 柴胡达原饮【方剂大全】
- 柴胡大黄汤【方剂大全】
- 柴胡当归汤【方剂大全】
- 柴胡导热汤【方剂大全】
- 柴胡地黄汤【方剂大全】
- 柴胡丁香汤【方剂大全】
- 柴胡独活汤【方剂大全】
- 柴胡二陈汤【方剂大全】
- 柴胡二连丸【方剂大全】
- 柴胡发泄汤【方剂大全】
- 柴胡发泄汤《备急千金要方》
- 柴胡防风汤【方剂大全】
- 柴胡防归汤【方剂大全】
- 柴胡茯苓汤【方剂大全】
- 柴胡复生汤【方剂大全】
- 柴胡葛根汤【方剂大全】
- 柴胡归芍汤【方剂大全】
- 柴胡归芎汤【方剂大全】
- 柴胡桂姜汤【方剂大全】
- 柴胡桂枝汤【方剂大全】
- 柴胡桂枝汤《冯氏锦囊秘录》
- 柴胡桂枝汤《删补名医方论》
- 柴胡桂枝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柴胡桂枝汤《医述》
- 柴胡桂枝汤《医宗金鉴》
- 柴胡桂枝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柴胡桂枝证《医学摘粹》
- 柴胡和胎饮【方剂大全】
- 柴胡后生汤【方剂大全】
- 柴胡厚朴汤【方剂大全】
- 柴胡胡连茶《茶饮保健》
- 柴胡化滞汤【方剂大全】
- 柴胡黄连膏【方剂大全】
- 柴胡黄芩汤【方剂大全】
- 柴胡加豉汤【方剂大全】
- 柴胡加桂汤【方剂大全】
- 柴胡加桂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柴胡姜桂汤【方剂大全】
- 柴胡截疟饮【方剂大全】
- 柴胡解毒汤【方剂大全】
- 柴胡桔梗汤【方剂大全】
- 柴胡橘皮汤【方剂大全】
- 柴胡口服液【方剂大全】
- 柴胡栝楼汤【方剂大全】
- 柴胡连翘汤【方剂大全】
- 柴胡羚角汤【方剂大全】
- 柴胡六合汤【方剂大全】
- 柴胡麦冬散【方剂大全】
- 柴胡麦冬散《仁术便览》
- 柴胡芒消汤【方剂大全】
- 柴胡梅连散【方剂大全】
- 柴胡梅连丸《虚损启微》
- 柴胡梅连丸《虚损启微》
- 柴胡牡蛎汤【方剂大全】
- 柴胡木香汤【方剂大全】
- 柴胡片姜散【方剂大全】
- 柴胡平肝汤【方剂大全】
- 柴胡破瘀汤【方剂大全】
- 柴胡羌活汤【方剂大全】
- 柴胡秦艽汤【方剂大全】
- 柴胡青黛汤【方剂大全】
- 柴胡清胆汤【方剂大全】
- 柴胡清肝茶《茶饮保健》
- 柴胡清肝散【方剂大全】
- 柴胡清肝汤【方剂大全】
- 柴胡清肝饮【方剂大全】
- 柴胡清骨散【方剂大全】
- 柴胡清肌散【方剂大全】
- 柴胡清热饮【方剂大全】
- 柴胡清燥汤【方剂大全】
- 柴胡清中汤【方剂大全】
- 柴胡人参散【方剂大全】
- 柴胡人参汤【方剂大全】
- 柴胡三白汤【方剂大全】
- 柴胡三棱饮【方剂大全】
- 柴胡山栀散【方剂大全】
- 柴胡芍药汤【方剂大全】
- 柴胡升麻汤【方剂大全】
- 柴胡升麻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柴胡升麻汤《医方论》
- 柴胡生化汤【方剂大全】
- 柴胡石膏散【方剂大全】
- 柴胡石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柴胡石膏汤【方剂大全】
- 柴胡石膏汤《妇人大全良方》
- 柴胡舒肝丸【方剂大全】
- 柴胡疏肝散【方剂大全】
- 柴胡疏肝散《医学心悟》
- 柴胡疏厥煎【方剂大全】
- 柴胡双解饮【方剂大全】
- 柴胡四物汤【方剂大全】
- 柴胡四物汤《仁术便览》
- 柴胡桃仁汤【方剂大全】
- 柴胡天水散【方剂大全】
- 柴胡调经汤【方剂大全】
- 柴胡铁锈汤【方剂大全】
- 柴胡通经汤【方剂大全】
- 柴胡通塞汤【方剂大全】
- 柴胡通塞汤《备急千金要方》
- 柴胡温胆汤【方剂大全】
- 柴胡五味汤【方剂大全】
- 柴胡洗眼汤【方剂大全】
- 柴胡细辛汤【方剂大全】
- 柴胡下热汤【方剂大全】
- 柴胡陷胸汤【方剂大全】
- 柴胡消痈汤【方剂大全】
- 柴胡消肿汤【方剂大全】
- 柴胡泻肝汤【方剂大全】
- 柴胡泻肝汤《冯氏锦囊秘录》
- 柴胡泻肝汤《仁术便览》
- 柴胡芎归汤【方剂大全】
- 柴胡养荣汤【方剂大全】
- 柴胡养阴汤【方剂大全】
- 柴胡抑肝散【方剂大全】
- 柴胡抑肝汤【方剂大全】
- 柴胡蚤休汤【方剂大全】
- 柴胡泽泻汤【方剂大全】
- 柴胡泽泻汤《备急千金要方》
- 柴胡知母汤【方剂大全】
- 柴胡知母饮【方剂大全】
- 柴胡栀连汤【方剂大全】
- 柴胡栀子散【方剂大全】
- 柴胡栀子饮【方剂大全】
- 柴胡枳桔汤【方剂大全】
- 柴胡枳壳汤【方剂大全】
- 柴胡枳芎汤【方剂大全】
- 柴胡猪苓汤【方剂大全】
- 柴胡竹茹汤【方剂大全】
- 柴胡紫苏饮【方剂大全】
- 常山柴胡汤【方剂大全】
- 川芎柴胡汤【方剂大全】
- 大柴胡汤方《伤寒论》
- 大柴胡汤方《伤寒明理论》
- 大柴胡汤方《伤寒明理论》
- 大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柴胡汤方《医宗金鉴》
- 大柴胡汤方《医宗金鉴》
- 大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大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大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大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大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大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大柴胡汤证《伤寒九十论》
- 大柴胡汤证《伤寒九十论》
- 当归柴胡汤【方剂大全】
- 当归柴胡汤《扁鹊心书》
- 当归柴胡汤《扁鹊心书》
- 防风柴胡汤【方剂大全】
- 干姜柴胡汤【方剂大全】
- 干姜柴胡汤《妇人大全良方》
- 葛根柴胡汤【方剂大全】
- 归芍柴胡汤【方剂大全】
- 桂枝柴胡汤【方剂大全】
- 黄耆柴胡汤【方剂大全】
- 加减柴胡汤【方剂大全】
- 加味柴胡汤【方剂大全】
- 加味柴胡饮【方剂大全】
- 金钱柴胡茶《茶饮保健》
- 九味柴胡汤【方剂大全】
- 苓桂柴胡汤【方剂大全】
- 六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六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论升麻柴胡《药鉴》
- 论升麻柴胡《药鉴》
- 升麻柴胡汤【方剂大全】
- 升麻柴胡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调经柴胡汤【方剂大全】
- 小柴胡汤方《伤寒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明理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明理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方《医宗金鉴》
- 小柴胡汤方《医宗金鉴》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银柴胡简介【中药基础】
- 增损柴胡汤【方剂大全】
- 增损柴胡汤《妇人大全良方》
- 柴胡地骨皮散【方剂大全】
- 柴胡地骨皮汤【方剂大全】
- 柴胡地骨皮汤《医方考》
- 柴胡挂枝汤方《伤寒杂病论》
- 柴胡桂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 柴胡桂枝汤方《伤寒论》
- 柴胡桂枝汤方《伤寒杂病论》
- 柴胡桂枝汤方《医宗金鉴》
- 柴胡桂枝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桂枝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桂枝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大黄汤【方剂大全】
- 柴胡加桂枝汤《伤寒括要》
- 柴胡加桂枝汤《伤寒寻源》
- 柴胡加桂枝汤《伤寒寻源》
- 柴胡加芒消汤【方剂大全】
- 柴胡加芒硝汤《伤寒括要》
- 柴胡加芒硝汤《伤寒寻源》
- 柴胡加芒硝汤《伤寒寻源》
- 柴胡加芒硝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柴胡加芒硝汤《医方论》
- 柴胡加芒硝汤《医述》
- 柴胡加芒硝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柴胡加细辛汤【方剂大全】
- 柴胡栝蒌根汤《备急千金要方》
- 柴胡临床应用【中药基础】
- 柴胡六君子汤【方剂大全】
- 柴胡桑白皮汤【方剂大全】
- 柴胡疏肝糖浆【方剂大全】
- 柴胡疏肝糖浆《保健药膳》
- 柴胡疏肝糖浆《保健药膳》
- 柴胡五味子汤【方剂大全】
- 柴胡叶链荚豆【中药大全】
- 柴胡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柴胡栀子豉汤【方剂大全】
- 茈胡(柴胡)【本草纲目】图文版
- 茈胡(柴胡)《本草纲目》
- 大、小柴胡汤《医述》
- 大柴胡鳖甲散【方剂大全】
- 大柴胡鳖甲散《博济方》
- 复方大柴胡汤【方剂大全】
- 加减大柴胡汤【方剂大全】
- 加减小柴胡汤【方剂大全】
- 加味小柴胡汤【方剂大全】
- 加味小柴胡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通变大柴胡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通变大柴胡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治瘰,柴胡汤《苏沈良方》
- 治瘰,柴胡汤《苏沈良方》
- 邹润安论柴胡【中药基础】
- 佐助小柴胡汤《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佐助小柴胡汤《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白虎桂枝柴胡汤【方剂大全】
- 北柴胡真假识别【中药鉴别】
- 柴胡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柴胡二桂枝一汤【方剂大全】
- 柴胡瓜蒌干姜汤【方剂大全】
- 柴胡桂姜半夏汤【方剂大全】
- 柴胡桂枝鳖甲汤【方剂大全】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大全】
-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括要》
-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寻源》
-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寻源》
- 柴胡桂枝干姜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柴胡桂枝干姜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柴胡桂枝干姜证《医学摘粹》
- 柴胡加芒消汤方《伤寒杂病论》
- 柴胡加芒硝汤方《伤寒论》
- 柴胡加芒硝汤方《医宗金鉴》
- 柴胡加山栀子汤【方剂大全】
- 柴胡六味地黄汤【方剂大全】
- 柴胡芍药丹皮汤【方剂大全】
- 柴胡芍药茯苓汤【方剂大全】
- 柴胡茵陈五苓散【方剂大全】
- 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大柴胡汤证一条《伤寒贯珠集》
- 丹皮柴胡犀角汤【方剂大全】
- 寒凉药之银柴胡【中药基础】
- 加减八物柴胡汤【方剂大全】
- 加减柴胡二陈汤【方剂大全】
- 加减柴胡桂姜汤【方剂大全】
- 加味柴胡桂枝汤【方剂大全】
- 解伤寒小柴胡汤《苏沈良方》
- 解伤寒小柴胡汤《苏沈良方》
- 麻黄柴胡升麻汤【方剂大全】
- 少阳小柴胡汤证《伤寒说意》
- 少阳小柴胡汤证《伤寒说意》
- 小柴胡加常山汤《时方歌括》
- 小柴胡加栀子汤【方剂大全】
- 小柴胡加竹茹汤《冯氏锦囊秘录》
- 小柴胡汤加减歌《医学传心录》
- 小柴胡汤加减歌《医学传心录》
- 小柴胡汤愈肺痨《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愈肺痨《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愈肺痨《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愈肺痨《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证九条《伤寒贯珠集》
- 小柴胡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其三《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其三《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治验选《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治验选《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治验选《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治验选《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纵横谈《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纵横谈《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纵横谈《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纵横谈《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银柴胡真假识别【中药鉴别】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伤寒论》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医宗金鉴》
-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桂枝干善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桂枝干善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桂枝汤证一条《伤寒贯珠集》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剂大全】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括要》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寻源》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寻源》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柴胡加龙骨牡蛎证《医学摘粹》
-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二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二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谷芽枳实小柴胡汤【方剂大全】
- 建中加木瓜柴胡汤【方剂大全】
- 建中加木瓜柴胡汤《冯氏锦囊秘录》
- 三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三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少阳病大柴胡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阳病大柴胡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四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四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太阳病用柴胡汤法《千金翼方》
- 太阳病用柴胡汤法《千金翼方》
- 五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五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小柴胡非治疟正方《读医随笔》
- 小柴胡非治疟正方《读医随笔》
- 小柴胡加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加芒硝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加芒硝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乌梅丸《医述》
- 一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银柴胡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正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正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外台》柴胡桂枝汤《金匮悬解》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伤寒论》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伤寒杂病论》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医宗金鉴》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芒硝汤证一条《伤寒贯珠集》
-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方剂大全】
- 柴胡制剂使用有禁忌【中药禁忌】
- 柴胡治寒热病的由来【中医文化中医典故】
- 大柴胡加葳蕤知母汤《备急千金要方》
- 大柴胡加萎蕤知母汤【方剂大全】
- 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方剂大全】
- 黄耆肉桂柴胡酒煎汤【方剂大全】
- 加味小柴胡合四物汤【方剂大全】
- 降脂妙招柴胡降脂粥【偏方】
- 老孙太保增损柴胡汤《妇人大全良方》
- 小柴胡去参加青皮汤《时方歌括》
- 小柴胡汤圆通应用法《医法圆通》
- 小柴胡汤圆通应用法《医法圆通》
- 小柴胡证八 少阳九《伤寒悬解》
- 小柴胡证二 少阳三《伤寒悬解》
- 小柴胡证九 少阳十《伤寒悬解》
- 小柴胡证七 少阳八《伤寒悬解》
- 小柴胡证三 少阳四《伤寒悬解》
- 小柴胡证四 少阳五《伤寒悬解》
- 小柴胡证五 少阳六《伤寒悬解》
- 中药诗赏析--柴胡【医药诗词】
-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一条《伤寒贯珠集》
- 柴胡桂枝汤证(咳嗽)《临证实验录》
- 柴胡桂枝汤证(脘痛)《临证实验录》
- 柴胡桂枝汤证(阳痿)《临证实验录》
- 柴胡桂枝证六 少阳七《伤寒悬解》
-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医方考》
-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柴胡液滴鼻治小儿发热【儿科偏方】
-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柴胡汤治疗黄疸肝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大柴胡汤治疗黄疸肝炎《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大柴胡证七 少阳三十《伤寒悬解》
- 旱地柴胡高产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论远志石菖蒲秦艽柴胡《读医随笔》
- 论远志石菖蒲秦艽柴胡《读医随笔》
- 青蒿桔梗柴胡泽泻龙骨《读医随笔》
- 青蒿桔梗柴胡泽泻龙骨《读医随笔》
- 三岛柴胡生产技术要点【中药种贮】
-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伤寒心法要诀》
-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伤寒心法要诀》
-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医宗金鉴》
-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医宗金鉴》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能治多动症吗【儿科神经系统疾病】
- 柴胡加大黄芒消桑螵蛸汤【方剂大全】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柴胡证八 少阳三十一《伤寒悬解》
- 加减小柴胡合龙胆泻肝汤【方剂大全】
- 麻杏甘石汤合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麻杏甘石汤合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证六 少阳二十九《伤寒悬解》
- 中药材三岛柴胡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小柴胡汤证治推论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小柴胡汤证治推论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医学心悟》
- 小柴胡汤(加味小柴胡汤)《外科理例》
- 小柴胡汤(加味小柴胡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产后病偏方秘方】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颤抖)《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癫狂)《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气厥)《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失眠)《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心悸)《临证实验录》
- 柴胡麻黄证三十 阳明八十一《伤寒悬解》
- 寒:第二小柴胡凉膈天水合服《河间伤寒心要》
- 寒:第四大柴胡合黄连解毒汤《河间伤寒心要》
- 寒:第五大柴胡合三一承气汤《河间伤寒心要》
- 少阳经病小柴胡证一 少阳二《伤寒悬解》
- 小柴胡证三十二 阳明八十三《伤寒悬解》
- 小柴胡证三十一 阳明八十二《伤寒悬解》
- 柴胡龙骨牡蛎证五 少阳二十八《伤寒悬解》
- 柴胡梅连散罗氏秦艽鳖甲散方论《医学读书记》
- 柴胡梅连散罗氏秦艽鳖甲散方论《医学读书记》
- 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金匮悬解》
- 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医宗金鉴》
- 小柴胡汤(玉函千金名黄龙汤)《张氏医通》
- 小柴胡汤(玉函千金名黄龙汤)《张氏医通》
- 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方《临症验舌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桃仁承气汤证《临证实验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桃仁承气汤证《临证实验录》
- 产后疟疾属阴阳两虚不可用柴胡汤《女科经纶》
- 桂枝麻黄柴胡四物去杏仁加桃仁汤【方剂大全】
- 论升麻柴胡槟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药鉴》
- 论升麻柴胡槟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药鉴》
- 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方剂大全】
- 大柴胡证十二 少阳十三 入阳明去路《伤寒悬解》
- 大柴胡证十三 少阳十四 入阳明去路《伤寒悬解》
- 冯世纶老师谈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中医文化中医思考】
- 小柴胡汤七十六 方见《伤寒·少阳》《金匮悬解》
- 柴胡活血汤治疗非醇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中医常识偏方】
- 《外台》柴胡桂姜汤四 方见《伤寒·少阳》《金匮悬解》
- 中医药方:三七木瓜酒、柴胡止痛汤缓解神经痛【家庭养生】
- 黄芩黄连白芍龙胆黄柏知母石膏葛根滑石柴胡栀子《轩岐救正论》
- 黄芩黄连白芍龙胆黄柏知母石膏葛根滑石柴胡栀子《轩岐救正论》
-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柴胡桂枝干姜证一 少阳三十二《伤寒悬解》
- 《外台》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三 方见《伤寒·少阳》《金匮悬解》
柴胡 知识
- 柴胡功效【中医知识】
- 柴胡药效【中医知识】
- 柴胡由来【中医知识】
- 柴胡作用【中医知识】
- 大柴胡汤【中医知识】
- 小柴胡汤【中医知识】
- 正柴胡饮【中医知识】
- 柴胡的功效【中医知识】
- 柴胡的药理【中医知识】
- 柴胡的药效【中医知识】
- 柴胡的作用【中医知识】
- 柴胡桂枝汤【中医知识】
- 柴胡利胆汤【中医知识】
- 柴胡清肺饮【中医知识】
- 柴胡舒肝丸【中医知识】
- 柴胡疏肝散【中医知识】
- 柴胡注射液【中医知识】
- 变通大柴胡汤【中医知识】
- 柴胡的副作用【中医知识】
- 柴胡临床应用【中医知识】
- 柴胡药理作用【中医知识】
- 柴胡栽培技术【中医知识】
- 小柴胡的作用【中医知识】
- 银柴胡的功效【中医知识】
- 邹润安论柴胡【医案心得】
- 柴胡中药材栽培【中医知识】
- 小柴胡汤治顽疾【医案心得】
- 柴胡 中药诗赏析【中医知识】
- 柴胡白芍刚柔妙对【医案心得】
- 柴胡常用药对2则【中医知识】
- 柴胡重剂应用探讨【医案心得】
- 大柴胡汤临证活用【医案心得】
- 日本小柴胡汤事件【中医知识】
- 三岛柴胡栽培技术【中医知识】
- 少阳病大柴胡汤证【医案心得】
- 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医案心得】
- 小柴胡汤有何罪?【中医知识】
- 小柴胡汤主治什么【中医知识】
- 柴胡制剂使用有禁忌【中医知识】
- 柴胡治寒热病的由来【中医知识】
- 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中医知识】
- 都有哪些真假柴胡?【中医知识】
- 食滞失眠用大柴胡汤【医案心得】
- 张庆祥解说小柴胡汤【医案心得】
- “小柴胡事件”的警示【中医知识】
- 辩证看待柴胡劫肝阴说【医案心得】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考【医案心得】
- 柴胡液滴鼻治小儿发热【中医知识】
- 柴胡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中医知识】
- 六味小柴胡汤妙用3则【医案心得】
- 论小柴胡汤法及其变化【医案心得】
- 小柴胡汤在眼科的运用【医案心得】
- 小柴胡汤治老年虚感冒【中医知识】
- 中药中毒与解救:柴胡【中医知识】
- 柴胡加龙牡汤治疗焦虑症【中医知识】
- 柴胡配黄芩调肝胆之气机【中医知识】
- 小柴胡汤加减治暴发火眼【医案心得】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辨析【医案心得】
- 柴胡配白芍 养血疏肝妙对【中医知识】
- 从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说起【中医知识】
- 小柴胡汤副作用引发的思考【中医知识】
- 六味小柴胡汤治多年顽咳体会【医案心得】
- 43例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中医知识】
- 柴胡黄芩配伍可抗酒精性肝损伤【中医知识】
- 柴胡注射液致皮肤过敏反应一例【中医知识】
-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的主方【中医知识】
- 小柴胡汤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医知识】
- 冯世纶老师谈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中医知识】
- 试从三焦理论认识柴胡类证的证治规律【中医知识】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高考紧张综合征验案【医案心得】
- 光华小柴胡中国感冒药首选第一品牌产业动态【中医知识】
- 宣通营卫 调达枢机——柴胡桂枝汤临证活用【医案心得】
- 黄芩板蓝根柴胡白术北沙参桔梗甘草七种药材采后巧加工【中医知识】
- 板蓝根,牡丹,黄芩,柴胡,白术,射干,桔梗药材种子鉴别【中医知识】
- 试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兼谈柴胡证与少阳病的区别【医案心得】
- 李兴培教授谈“小柴胡汤事件”后汉方医学的变化-日本重拾“辨证论治”【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