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气汤
《备急千金要方》七气汤

治寒气、热气、忧气、劳气、愁气或饮食为膈气,或劳气内伤,五脏不调,气衰少力方。
干姜 黄芩 浓朴(深师作桂心) 半夏 甘草 地黄 芍药 栝蒌根(深师作橘皮,各一两) 川椒(三两,深师作桔梗) 枳实(五枚) 人参(一两) 吴萸(五合)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治虚冷上气、劳气等方。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二。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七气汤
《仁术便览》七气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七气汤

《医方考》七气汤

干姜 黄芩 桂心 半夏 甘草 橘皮 干地黄 芍药(各二两) 桔梗(三两) 枳实(五枚) 人参(一两) 吴茱萸(五合)
气噎膈者,此方主之。
噎膈者,有物噎塞,防碍饮食之名。今人与翻胃浑然无辨,非古也,深师、孙真人之传也。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也。气者,营运不息之物,故气行则治,气郁则病。冲和则治,乖戾则病。是方也,辛可以行气,故用干姜、肉桂、吴萸、半夏、陈皮之辛。苦可以降气,故用黄芩、枳实、桔梗之苦。脾虚则不能运气,故用人参、甘草以益脾。肝肾弱则不能吸气,故用地黄以滋肾,芍药以和肝。
引用:《医方考》《深师》七气汤
《医方考》七气汤

半夏(姜汁制,五钱) 茯苓(四钱) 浓朴(三钱,姜汁炒) 紫苏(二钱)
七气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攻冲作痛者,此方主之。
三因者,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也。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也。以三因而郁,七气升降有妨,则攻冲而痛。是方也,紫苏之辛芳,可使散七气。浓朴之苦温,可使下七气。半夏之辛温,茯苓之淡渗,可使平水谷相干之七气。
引用:《医方考》《三因》七气汤
《医方论》七气汤

引用:《医方论》七气汤
《冯氏锦囊秘录》七气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