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用药引送药的点睛之妙

  中成药与药引配伍,是传统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引,又称引药,主要起“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的作用,同时还兼具调和、制约或矫味等功效。药引与中成药适当配合服用,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大枣汤补脾胃、益气生津、和解药毒。凡脾胃、产后等虚弱者,均宜以此为引,一般用枣5~10枚,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如治疗脾虚腹泻可用大枣汤送服人参健脾丸等。

  生姜汤有散风寒解表止咳、温中散寒之功。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阴寒胃痛、吐泻腹痛的方药常以此为药引。一般用3~5片生姜水煎取汤,即为姜汤引,用以送服相应病症的中成药。

  大枣生姜汤常同煮做药引,可补益脾胃、增加食欲,从而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红糖水有补血散寒、祛瘀之功效。常用于妇科血虚、血寒、产后恶露未净、乳汁稀少、口干呕吐、虚弱血痢等,可取红糖10~30克冲开水送服中成药即可。

  汁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中成药治疗血热出血时常用藕汁为药引,以增强疗效。用生藕捣汁,或藕节5~10个煎水即成。

  黄酒性辛热,有温通经络、散风寒、行药势的功效。黄酒与寒性药同服,可缓其寒;与热性药同服,可舒经活络。服用时,一般取黄酒15~50ml,温服,如用做祛风除湿、舒经活络,可用黄酒送服活络丸;用做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黄酒送服七厘散

  米汤即浮于汤面上的稠油状液体。脾胃虚弱及有肠道疾患者服用中成药时都宜以此为引。米汤以小米汤为好。

  葱白汤有发汗解表、解毒散结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及阴寒内盛证,一般用葱白2~3段,切碎煎汤即成。

  盐汤因咸走肾,可引药入肾经,故宜用盐汤送服补肾类中成药。此药引适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肾脏病证,如虚弱乏力阳痿遗精、腰痛发稀者。

  蜂蜜水味甘平,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主要补虚,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治疗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证常以此为引。

  味酸,可散瘀止痛、解毒、杀虫、矫味。常用于妇人白带下、血崩便血等证。用时取醋两汤匙左右,冲开水半杯即成。

  中药药引种类较多,除上述外,还有芦根薄荷荆芥、苏叶、西瓜饴糖冰糖等都可以作药引。虽然药引仅是处方中的配角,但只要恰当运用,就能体现画龙点睛之妙。


缂傚啯鍨归悵顖涘緞閸ヮ煈鏀抽柛娆忓殩缁辨壆鎸ч·寤婸濠㈣鎷�2025059165闁告瑱鎷�-1
闁稿繐绉烽惌妤呮偨閾忣偅顫栭柨娑虫嫹闁哄牜鍓涢悵顖炲箥閳ь剟寮垫径濠傛暥閻庡綊鈧稓鐭屽〒姘☉瀵剟鎳撻崘璺ㄧ濠碘€冲€归悘澶愬箖閵娾晜浠橀悷鏇氭祰琚欓柛鎰暱閸欐寧鎷呴幘缁橈紪濡増锕槐婵嗩嚈妤︽鍞撮柟顔哄妼閹糕晝鎷犻姀銏$ゲ闁稿繑濞婇。顐﹀春閻斿墎鐟╁☉鎾寸煯濮瑰绔熼鐘亾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