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补心丹
- 目录
- 《奇方类编》天王补心丹
- 《仁术便览》天王补心丹
- 《删补名医方论》天王补心丹
- 《时方歌括》天王补心丹
- 《医方考》天王补心丹
- 《医方论》天王补心丹
- 《何氏虚劳心传》天王补心丹
- 《虚损启微》天王补心丹
- 《冯氏锦囊秘录》天王补心丹
- 《冯氏锦囊秘录》天王补心丹
- 《医宗金鉴》天王补心丹
- 《校注妇人良方》天王补心丹
- 《万病回春》天王补心丹
《奇方类编》天王补心丹

养心神,益智能,补精血,安睡卧,久服通神。
人参一两 丹参一两(酒洗) 玄参一两 生地二两(酒洗) 归身二两(酒洗) 天冬二两(去心) 白茯神二两 远志(去骨,甘草水泡)一两 麦冬二两(去心) 生草一两柏子仁(去油)一两 枣仁(去壳,炒黑)一两 桔梗一两 五味子五钱 百部五钱 石菖蒲五钱 杜仲(姜
引用:《奇方类编》天王补心丹
下载:《奇方类编》chm电子书
《仁术便览》天王补心丹

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惊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疗咽干,育养心神。
人参(去芦,五钱) 当归(酒浸,一两) 五味子(一两) 麦冬(去心,一两) 天冬(去心,一两) 柏子仁(一两) 酸枣仁(炒,一两) 白茯苓(去皮,五钱) 玄参(五钱) 丹参(五钱) 桔梗(五钱) 远志(去心,五钱) 生地(酒浸,四两) 黄连(酒炒,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五钱,另研为衣。煎灯心竹叶汤,临卧下。
引用:《仁术便览》天王补心丹
下载:《仁术便览》chm电子书
《删补名医方论》天王补心丹

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证。
人参 酸枣仁 当归 生地黄 麦冬 天冬 柏子仁 远志 五味子 丹参 元参白茯苓 桔梗
【集注】柯琴曰∶心者主火,而所以主之者神也,火盛则神困。心藏神,补神者必补其心;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故用生地黄为君,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乃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以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生心血;
元参之咸,以清血中之火,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加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以此养生,则百体从令,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疮、大便不利之虞哉?
《时方歌括》天王补心丹

主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症.
天王遗下补心丹.为悯山僧请课难.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苓桔味为丸.(道藏偈云.昔志公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悯其劳.锡以此方.酸枣仁当归各一两.生地黄四两.柏子仁麦门冬天门冬各一两.远志五钱.五味子一两.白茯苓人参丹参元参桔梗各五钱.炼蜜丸.每两分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枣汤化下.食远临卧服.或作小丸亦可.各书略异.)
陈修园曰.小篆.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耳.火不欲炎上.故以生地黄补水.使水上交于心.以元参丹参二冬泻火.使火下交于肾.又佐参茯以和心气.当归以生心血.二仁以安心神.远志以宣其滞.五味以收其散.更假桔梗之浮为向导.心得所养.而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枯舌疮秘结之苦哉.
引用:《时方歌括》天王补心丹
下载:《时方歌括》chm电子书
《医方考》天王补心丹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玄参(炒) 丹参(炒) 远志(炒) 桔梗(各五钱) 生地黄(四两,净洗) 五味子(炒) 当归(酒洗) 麦门冬(去心,炒) 天门冬(去心,炒)柏子仁(炒) 酸枣仁(炒,各一两)
过劳其心,忽忽喜忘,大便难,或时溏利,口内生疮者,此方主之。
心者,神明之脏,过于忧愁思虑,久久则成心劳。心劳则神明伤矣,故忽忽喜忘。心主血,血濡则大便润,血燥故大便难。或时溏利者,心火不足以生脾土也。口内生疮者,心虚而火内灼也。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玄所以解心热,柏劳心之人宜常服也。此方之传,未考所自。偈云∶昔者志公和尚,日夕讲经,邓天子悯其劳也,锡以此方,因得名焉,载在经藏,今未辨其真伪,异日广求佛典而搜之。
引用:《医方考》天王补心丹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医方论》天王补心丹

生地四两(酒洗) 人参 玄参(炒) 丹参(炒) 茯苓(一用茯神) 桔梗 远志(炒)各五钱 酸枣仁(炒) 柏子仁(炒,研去油) 天冬(炒) 麦冬(炒) 当归(酒洗) 五味子(炒)各一两
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一方有石菖蒲四钱,无五味子;一方有甘草。此方原为心血不足,怔忡健忘等症而设,故收敛之药不嫌太重,有桔梗载药上浮,远志开通心气,二味已足。减去石菖蒲者为是,否则开泄太猛,非虚人所宜也。
引用:《医方论》天王补心丹
下载:《医方论》chm电子书
《何氏虚劳心传》天王补心丹

治忧愁思虑伤心,(心为君主,心伤则神去,顷刻云亡。凡云心病皆包络受病,)心血不足,,故血虚则心生火,火则生痰,痰动心包,故惊跳及梦寐不宁。怔忡者,心中惕惕,恍惚不安,如人将捕之状也。)虚烦无寐,(肾水不上交,心火无所制,亦心血少之故,仲淳云∶不寐,清心火为主。)大便不利,(心主血,心伤则血燥,而便难。)小便短赤,(心与小肠为表里,藏移热于府。)咽干口渴,(津液被灼,)口舌生疮等症。(心火上炎。)
人参(补心气,五钱,虚者量加也) 当归(养心血,一两) 枣仁(炒,四两) 五味(收心液麦冬(益心津,二两)天冬(二两) 元参(壮肾水,一两) 桔梗(引诸药停留上焦,不使速下也。五钱) 十三味,蜜丸如弹子大,加朱砂(护心,一两五钱),研细为衣。一方用黄连,心火甚者加之亦可。食远临卧时,竹叶灯心汤或桂圆汤化服,噙化更佳。
此生津养血,清热安神,镇心之剂。劳心之人所宜服之。昔志公禅师日夕诵经,邓天王悯其、辰砂、益元散;豁痰则有竹沥、贝母、天竺黄、胆星、牛黄;镇惊则有金箔、代赭石。皆可随症选用。愚按∶经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凡喜、怒、忧、恐、悲、思、惊、七情,虽分属五脏,然无不从心而发。经云∶心主一身之脉。又云∶心生血,是心者,血之原。故心不妄役,则其血日生,惟劳心过度,心血日耗,由是脏腑无所润,筋脉无所养,营气衰少,邪热随作,所谓阴虚生内热者是也。若肾水不虚,犹能上交,心火不至灼肺为害,虚则心火无制,亢甚刑金为咳而喘,肺阴消灼,身体羸瘦,而危亡可立待矣。此症不得志者多有之,故治斯症者,必兼壮水为主,又须顾虑中气为重。大凡虚劳之人,无论何脏受伤,非内热骨蒸,即不谓之虚劳;非食少泄泻,肌肉消瘦,尚不至死地。所以,孙思邈谓补脾不如补肾,许学士谓补肾不如补脾。二先生深知二脏为生人之根本,故凡病皆宜脾肾,不独虚劳为然也。
《虚损启微》天王补心丹

宁心保神,固精益血,壮力强志,令人不忘,去烦热,除惊悸,清三焦,解干渴,育。此方之传,未考所自,《道藏》偈云∶昔志公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悯其劳,锡之此方,生地黄(四两,洗净) 人参 元参(各五钱,炒) 丹参 远志肉 桔梗 白茯苓(各五钱) 五味(炒) 当归(酒洗) 麦冬(炒) 天冬(炒) 柏子仁(炒) 酸枣仁(各一两,炒)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分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枣汤化下,食远临卧服,或作小丸亦可。
引用:《虚损启微》天王补心丹
下载:《虚损启微》chm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天王补心丹

《冯氏锦囊秘录》天王补心丹

《医宗金鉴》天王补心丹

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证。
人参 酸枣仁 归当 生地黄 麦冬 天冬 柏子仁 远志 五味子丹参 元参 白茯苓 桔梗,右为末,炼蜜丸如椒目大,白汤下。
【集注】柯琴曰:心者主火,而所以主之者神也,火盛则神困。心藏神,补神者必补其心;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故用生地黄为君,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乃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以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生心血;元参之咸,以清血中之火,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加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以此养生,则百体从令,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疮,大便不利之虞哉?
引用:《医宗金鉴》天王补心丹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补心丹
心
- 心
- 灯心
- 桂心
- 马心
- 羊心
- 安心汤
- 爆鹿心
- 拨心散
- 补心酒
- 补心汤
- 补心丸
- 补心药
- 灯心草
- 灯心散
- 定心汤
- 桂心酒
- 桂心散
- 桂心汤
- 桂心丸
- 桂心粥
- 护心散
- 降心丹
- 芥心草
- 开心散
- 连心茶
- 莲子心
- 宁心膏
- 藕花心
- 清心散
- 清心汤
- 清心丸
- 无心草
- 洗心散
- 泻心汤
- 泻心药
- 心咳汤
- 养心汤
- 灶心土
- 镇心丹
- 镇心汤
- 镇心丸
- 炙羊心
- 猪心血
- 竹卷心
- 安心煮散
- 大补心汤
- 大定心汤
- 大镇心丹
- 大镇心散
- 大镇心丸
- 分心气饮
- 卷心竹叶
- 莲子心茶
- 小补心丸
- 小定心汤
- 小镇心散
- 小镇心丸
- 玉竹猪心
- 灶心黄土
- 治心疼方
- 诸泻心汤
- 安心绝梦汤
- 扒脊髓菜心
- 柏子养心茶
- 柏子养心丸
- 半夏补心汤
- 半夏泻心汤
- 补精养心丸
- 补心菖蒲丸
- 补心神效丸
- 春心动奇方
- 当归养心汤
- 定心化痰丸
- 分气补心汤
- 茯苓补心汤
- 附子泻心汤
- 甘草泻心汤
- 古庵心肾丸
- 桂心白术汤
- 桂心橘皮汤
- 桂心三物汤
- 护心至宝丹
- 黄连清心汤
- 黄连泻心汤
- 金箔镇心丸
- 菊花洗心散
- 莲子清心茶
- 莲子清心饮
- 龙齿镇心丹
- 内托护心散
- 牛黄清心丸
- 牛黄泻心汤
- 平补镇心丹
- 清心连子饮
- 清心莲子饮
- 三黄泻心汤
- 生姜泻心汤
- 泻心三黄汤
- 移心至宝丹
- 枣仁灯心茶
- 镇心至宝丹
- 至圣宁心丹
- 柏子仁炖猪心
- 解春心动泄药
- 锦囊心痛神方
- 鹿茸香菇菜心
- 治心气不足方
- 大黄黄连泻心汤
- 黄连黄芩泻心汤
- 麻黄调心泄热汤
- 心肺烦而呕血方
- 治九种心胃疼方
- 取长虫兼治心痛方
- 武则天花心动房术
- 治九种心胃疼痛方
-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 治九种心疼胃气疼神验方
- 治中喝死心下犹暖起死方
- 养荣益卫补心清肺育脾和肝滋肾膏子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