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泻心汤

目录
《备急千金要方》生姜泻心汤
《删补名医方论》生姜泻心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生姜泻心汤
《医方考》生姜泻心汤
《伤寒括要》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伤寒寻源》生姜泻心汤
《伤寒杂病论》生姜泻心汤
《医宗金鉴》生姜泻心汤
《医宗金鉴》生姜泻心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生姜泻心汤
《奇效良方》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方剂功效分类

《备急千金要方》生姜泻心汤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发汗后,胃中不和,心下痞坚,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

生姜(四两) 甘草 人参 黄芩(各三两) 干姜 黄连(各一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生姜泻心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删补名医方论》生姜泻心汤

《删补名医方论》

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炙,二两) 人参(三两) 干(一两)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生姜(切,四两) 大(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伤寒汗出之后,余邪转属阳明,心下痞满硬痛不大便者,此其人胃素燥热,因而成实,攻之可也。今其人平素胃虚,兼胁下有水气,即不误下,余热乘虚入里,结成痞硬不痛,胃虚不能消化水,则干噫食臭也。胃中寒热不和,则腹中雷鸣下利也。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生姜泻心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退思集类方歌注》生姜泻心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

治伤寒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呕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干姜只用一两,余同法。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生姜泻心汤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考》生姜泻心汤

《医方考》

生姜四两 甘草(炙) 人参(去) 黄芩(炒,各三两) 半夏(半升,制) 黄连(去毛)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此方主之。

病在表而反下之,则逆矣。下虚其中气,则表邪乘之而入,虚不任邪,故不利日数十行,今人谓之挟热利也。火性急速,谷虽入而未及化,故谷不化;虚阳奔迫,故令腹中雷鸣;中胃虚之圣药也。生姜、半夏、干姜,呕逆之圣药也;黄连、黄芩,痞热之圣药也。

引用:《医方考》生姜泻心汤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括要》生姜泻心汤

《伤寒括要》

生姜 半夏 甘草 人参 黄芩 黄连 干姜 大枣

汗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心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不利. 胃为津液之主.阳气之.汗后外亡津液.胃中空虚.客气上逆.心下痞硬.中焦未和.不能消谷.故干噫食臭.水气腹鸣.土弱不能胜水也.

引用:《伤寒括要》生姜泻心汤

下载:《伤寒括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引用:《伤寒论》生姜泻心汤方

下载:《伤寒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寻源》生姜泻心汤

《伤寒寻源》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按伤寒成痞.多因误下.此则不因误下而成痞.皆因胃中不和.太阳未尽之余邪.入而与内饮相搏结.阳邪居胃之上口.故心下痞硬.干噫食臭.水邪居胃之下口.故胁下有水气.

而腹中雷鸣下利.故君以生姜.两擅散邪逐饮之用.而热之格于上者.用芩连之苦以泻之.寒之格于下者.用干姜半夏之温以泻之.复以人参甘草大枣和养胃气.使邪不能犯正而痞自解.以痞在心下.故方以泻心名.此寒热错杂之邪.故以寒热错杂之药治之.而一一对证.制方之义精矣.

引用:《伤寒寻源》生姜泻心汤

下载:《伤寒寻源》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杂病论》生姜泻心汤

《伤寒杂病论》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生姜泻心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宗金鉴》生姜泻心汤

《医宗金鉴》

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半夏(洗)半升黄芩三两黄连一两生姜(切)四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

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焉有不愈者乎?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产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注】

结胸兼阳明里实者,大陷胸汤证也;兼阳明不成实者,小陷胸汤证也。痞□兼少阳里实证者,大柴胡汤证也;兼少阳里不成实者,半夏泻心汤证也。今伤寒五、六日,呕而热者,是邪传少阳之病也。既柴胡证具,乃不以柴胡和之,而以他药下之,误矣。若柴胡证仍在者,此虽已下,尚未成逆,则当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战,然后发热汗出而解矣。盖以下后虚中、作解之状皆如是也。若下后心下满而□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固所宜也。若但满而不痛,此为虚热气逆之痞,即有呕而发热之少阳证,柴胡汤亦不中与之。法当治痞也,宜半夏泻心汤主之。

【集注】

成无己曰:若下后阳邪传里者,则结于胸中为结胸,以胸中为阳受气之分也。阴邪传里者,则留于心下为痞,以心下为阴受气之分也。

程应旄曰:泻心虽同,而证中具呕,则功专涤饮,故以半夏名汤也,曰泻心者,言满在心下清阳之位,热邪挟饮,尚未成实,故清热涤饮,使心下之气得通,上下自无阻留,阴阳自然交互矣。然枢机全在于胃,故复补胃家之虚,以为之斡旋,与实热入胃而泻其满者,大相迳庭矣。痞虽虚邪,乃表气入里,寒成热矣。寒虽成热,而热非实,故用苦寒以泻其热,兼佐辛甘以补其虚,不必攻痞而痞自散。所以一方之中,寒热互用,若阴痞不关阳郁,即郁而亦未成热,泻心之法概可用也。

汪琥曰:少阳病误下,邪在半表半里,居阴阳之间,故有痞结证。夫人身、膈以下属阴,膈以上属阳,少阳居清道而介乎膈之间,亦为半表半里。此可征少阳病误下,邪气乘虚入里,而结胸痞气所由分也。

引用:《医宗金鉴》生姜泻心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宗金鉴》生姜泻心汤

《医宗金鉴》

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痢者。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生姜(切)四两 大枣(擘)十二枚,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伤寒汗出之后,余邪转属阳明,心下痞满硬痛不大便者,此其人胃素燥热,因而成实,攻之可也。今其人平素胃虚,兼胁下有水气,即不误下,余热乘虚入里,结成痞硬不痛,胃虚不能消化水谷,则干噫食臭也。胃中寒热不和,则腹中雷鸣下利也。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引用:《医宗金鉴》生姜泻心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生姜泻心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生姜 半夏 黄连 黄芩 炙草 人参 干姜 大枣

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胁下有水,故腹中雷鸣,中气虚寒,上热不降,故干噎食臭而心痞,中气虚寒,寒热混合,故下利。宜炙草人参补中虚,连芩清上热,干姜温中寒,半夏生姜降逆利水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生姜泻心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拼音索引:s
资助中医宝典
方剂功效分类

泻心汤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生姜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相关方剂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主治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