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目录
《删补名医方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括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寻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医宗金鉴》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医宗金鉴》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此事难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方剂功效分类

《删补名医方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删补名医方论》

伤寒表不解,瘀热在里发黄者。

麻黄(二两) 赤小豆(一升)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生姜(切,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一两) 生梓白皮(一升) 连轺(二两)

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则尽。

【注】湿热黄无表里证,热盛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湿热也,佐者和其营卫也,加连轺、梓皮以泻其热,赤小以利其湿,同成表实发黄之效也。连轺即连翘根,无梓皮以茵陈代之,成无己曰∶煎以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湿热也。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括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括要》

麻黄 连轺 赤小豆 梓白皮 仁 大枣 生姜 甘

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按内经曰.湿土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正此方之谓也.又煎用潦水者.亦取其水味薄.不助湿气也.

引用:《伤寒括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下载:《伤寒括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论》

麻黄二两(甘温,去节) 赤小豆一升(甘平)连轺二两(连翅房也,苦寒) 杏仁四十个(甘温,去皮尖) 大枣十二枚(甘温) 生梓白皮一升(苦寒) 生姜二两(辛温,切) 甘草二两(炙,甘平)

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引用:《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下载:《伤寒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寻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寻源》

麻黄(二两去节) 赤小豆(一升)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二两切)

生梓白皮(一升) 甘草(一两炙) 大枣(十二枚)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按瘀热在里.则伤寒之表邪.亦瘀而不行.内外合邪.因致发黄.治亦当内外并解.伤寒解外.仍不离麻黄杏仁甘草之成法.热瘀则不宜桂枝而改用连轺.以散在经之热.更用赤小豆梓白皮以清在里之热.而复以姜枣和之.以其发黄从伤寒而来.犹兼半表.亦麻黄汤之变制也.

引用:《伤寒寻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下载:《伤寒寻源》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宗金鉴》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医宗金鉴》

治伤寒表不解,瘀热在里发黄者。

麻黄二两 赤小豆一升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生姜(切)

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甘草(炙)一两 生梓白皮一升 连轺二两,右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则尽。

【注】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盛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枝者避其湿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轺,梓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同成表实发黄之效也。连轺即连翘根,无梓皮以茵陈代之。成无己曰:煎以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湿热也。

引用:《医宗金鉴》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宗金鉴》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医宗金鉴》

麻黄(去节)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二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生梓白皮(切)一升连轺二两

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则尽。

【方解】

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盛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荣卫也;加连轺、梓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发黄之效也。连轺,即连翘。无梓皮以茵陈代之。

【集解】

周扬俊曰:此亦两解表里法也,故用外汗之药,必兼渗湿之味。伤寒发黄者,必其人太阴素有湿热,更兼寒邪未散,两邪相合,因而蒸郁为黄也。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注】

身黄,湿热之为病也。湿盛于热,则黄色晦,热盛于湿,则黄色明,如子色者,谓黄色明也。伤寒七、八日,身黄色明,小便不利,其腹微满,此里热深也。故以茵陈蒿治疸病者为君,佐以大黄,使以栀子,令湿热从大、小二便泻出,则身黄腹满自可除矣。

【集注】

唐不岩曰:熏黄,阴黄也,橘子黄,阳黄也。

程知曰:此驱湿除热法也。伤寒七、八日,可下之时;小便不利,腹微满,可下之证。兼以黄色鲜明,则为三阳入里之邪无疑,故以茵陈除湿,栀子清热,用大黄以助其驱除,此证之可下者,犹必以除湿为主,而不专取乎攻下有如此者。

引用:《医宗金鉴》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拼音索引:m
资助中医宝典
方剂功效分类

赤小豆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黄连

方剂功效分类

连轺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麻黄

方剂功效分类

相关方剂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主治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