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

目录
《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删补名医方论》六味地黄丸
《时方歌括》六味地黄丸
《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医方论》六味地黄丸
《何氏虚劳心传》六味地黄丸
《虚损启微》六味地黄丸
《明目至宝》六味地黄丸
《外科理例》六味地黄丸
《正体类要》六味地黄丸
《冯氏锦囊秘录》六味地黄丸
《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
《中国药典》六味地黄丸
《准绳·女科》六味地黄丸
方剂功效分类

《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仁术便览》

治下消。见虚损门。

引用:《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下载:《仁术便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仁术便览》

男妇俱宜服。东垣治妇人阴血不足无子者,服之能使胎孕,效。治形体瘦弱无力,多因肾气久虚,久新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遗精便血,消渴淋浊等记。

山药 山茱萸肉(各四两) 泽泻(去毛) 牡丹皮(去心) 白茯苓(去皮。各三两) 熟地黄

上为末,炼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汤下,寒月温下。如肾虚有饮,作痰唾

又方 治阴虚火动耳聋。加知母 黄柏 菖蒲 远志(各制)

引用:《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下载:《仁术便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仁术便览》

治老人尿血。见虚损门。

引用:《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下载:《仁术便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仁术便览》

治内虚热小便频数不禁。方见虚损门。

一方 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者,虚弱不禁。

白术 茯苓 泽泻 猪苓 川芎 当归 芍药 地黄 山茱萸(各一钱) 五味子(十五粒) 肉桂(五分) 有热加黄连栀子、黄。水煎,空心温服。

一方 小便不通纳子烧,酒调服。

一方 小便不通,用韭菜子二三合,研为末,麝香一钱,和之为上,以手帕缚之,小

一方 治老人气滞,大小便不通流气饮好。方见气门。

引用:《仁术便览》六味地黄丸

下载:《仁术便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删补名医方论》六味地黄丸

《删补名医方论》

治肾精不足,虚火炎上,腰膝痿软,骨热酸痛,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遗精梦泄,水泛为痰,自汗盗汗,亡血消渴,头目眩运,齿摇,尺脉虚大者。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四两) 白茯苓(三两)干山药(四两) 牡丹皮(三两) 泽泻(三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子大,空心淡盐汤下。

【集注】柯琴曰∶肾虚不能藏精,坎宫之火无所附而妄行,下无以奉肝木升生之令,上绝其肺生化之源。地黄禀甘寒之性,制熟则味浓,是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肾阴,填精补,壮水之主。以泽泻为使,世或恶其泻肾而去之,不知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阖者,动静之机。精者属癸,阴水也,静而不走,为肾之体;尿者属壬,阳水也,动而不居,为肾之用。是以肾主五液,若阴水不守,则真水不足,阳水不流,则邪水泛行。故君地黄以密封蛰之本,即佐泽泻以疏水道之滞也。然肾虚不补其母,不导其上源,亦无以固封蛰之用。山药凉补,以培癸水之上源,茯苓淡渗,以导壬水之上源。加以茱萸之酸温,借以收少阳之火,以滋厥阴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阴之火,还以奉少阳之气也,滋化源,奉生气,天癸居其所矣。壮水制火,特其一端耳。

【按】五行皆一,惟火有二,君火、相火也。君火为心经之火,君主一身之火也。相火为肾中之火,宣布一身之火也。使君火无相火,则不能宣布诸火,以奉生身之本,相火无君火,则不能君主诸火,以制其妄行之灾,故杲立“内伤劳倦,火乘土位”之论,以心火有余,用升阳气、泻阴火朱砂安神等药,而未及心火之不足者,以前人已有归脾、养心等方也。震亨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以肾火有余,用补阴、补天等药,而未及肾火之不足者,以前人己有肾气、桂附地黄汤丸也,据本方加附子,名桂附地黄丸,治两尺脉弱,相火不足,虚羸少气,王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者是也。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治两尺脉旺,阴虚火动,午热骨痿,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者是也。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阴阳偏胜,则疾病丛生。夫肾取乎坎,阳藏于阴之藏也。不独阴盛阳衰,阳畏其阴而不敢附,即阴衰阳盛,阴难藏阳亦无可根据,虽同为火不归原,而其为病则异也。故于肾药中加桂、附,壮阳胜阴,使阳无所畏,而自归原矣。加知柏补阴秘阳,使阳有所贮,而自归藏矣。世人但知以桂、附引火归原,不知以知、柏平阴秘阳,举世皆蒙其误,故震汉特立补阴之论,以辟以火济火之非。而未达其旨者,从而诽之,良可叹也。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六味地黄丸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时方歌括》六味地黄丸

《时方歌括》

主治肾精不足.虚火上炎.腰膝痿软.骨节酸痛.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遗精梦泄.水

引用:《时方歌括》六味地黄丸

下载:《时方歌括》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医方考》

熟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净肉) 牡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肾虚移热于肺,咳嗽者,此方主之。

有足心热,内股热,腰痛,两尺脉虚大者,病原于肾虚也。熟地黄、山茱萸,味浓者也,味浓为阴中之阴,故能益肾;肾者水脏,虚则水邪归之,故用山药、茯苓以利水邪;水邪归之则生湿热,故用泽泻、丹皮以导坎中之热。滋其阴血,去其热邪,则精日生而肾不虚,病根既去,咳嗽自宁矣。正考见虚损门。

引用:《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医方考》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肾虚不能制火者,此方主之。

肾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虚,则水足以制火,虚则火无所制,而热证生矣。名之曰阴虚火动。河间氏所谓肾虚则热是也。今人足心热,阴股热,腰脊痛,率是此证。老人得之为顺,少年得之为逆,乃咳血之渐也。熟地黄、山茱萸味浓者也。经曰∶味浓为阴中之阴,故能滋少阴,补肾水。泽泻味甘咸寒,甘从湿化,咸从水化,寒从阴化,故能入水脏而泻水中之火。丹皮气寒味苦辛,寒能胜热,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阴,平虚热。山药、茯苓,味甘者也,甘从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之以制水脏之邪,且益脾胃而培万物之母也。互考见咳嗽门。

引用:《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医方考》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蜜丸。

阴虚于下,令人多呕者,主此方汤吞之。

《脉解篇》曰∶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上气喘。此阴虚于下,而令孤阳上浮尔。是方也,熟地、山萸,质润味浓,可使滋阴。丹皮、泽泻,气味咸寒,可制阳光。山药、茯

引用:《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医方考》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下消者,烦渴引饮,小便如,此方主之。

先有消渴善饮,而后小便如膏者,名曰下消。惧其燥热渐深,将无水矣!故用此方以救肾水。熟地、山萸,质润味浓,为阴中之阴,故可以滋少阴之肾水。丹皮、泽泻,取其咸寒,能

引用:《医方考》六味地黄丸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论》六味地黄丸

《医方论》

地黄(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八两 山茱肉(酒润)山药四两 茯苓(乳拌) 丹皮 泽泻三两

蜜丸。

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

引用:《医方论》六味地黄丸

下载:《医方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何氏虚劳心传》六味地黄丸

《何氏虚劳心传》

治阴虚肾水不足发热作渴。(阴虚则热,津液少则作渴。)气壅痰嗽,(肾虚不能纳气归火炎,则雷火亦发。肝血虚而为眩为,阴虚痰火上升,故耳聋。)咽燥舌痛,齿牙不固,(喉咙、舌本,皆肾脉之所过,肾主骨,齿乃骨之余,肾之标也。精髓枯而龈骨失润,则齿动摇,譬之几败木枯则榫宽,湿则紧。)腰脊腿胫酸疼。(腰为肾之府,肾脉循内踝上 内,至股内后廉贯脊精水竭,故酸软疼痛也。)齿衄便红吐血,(凡见血为热症,由君火相火亢甚,于是煎迫而越出于诸窍之中也。)盗汗失音,(寤属阳,寐属阴,阴虚则汗从寐中盗出,闭脏失职也。肾虚脉不上循喉咙挟舌本,故失音。)水泛为痰,(阴虚火动,则水沸泛上而为痰。)小便淋闭,(淋者,淋涩而痛;闭者,不通也。肾司开合,虚则失职。《金匮》云∶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闭。)梦遗精滑,(阴虚而君相妄动也。)足心干热,脚跟作痛,(肾脉走足心,入跟内故也。)经水不调,血枯闭绝。(冲任二脉损伤之故也。)

熟地(补髓填精,用八两) 萸肉(补肾气,固元精,四两) 山药(入手太阴能润皮肤,清虚降阳中之阳,三两) 泽泻(咸渗以降阴中之阴,三两) 加麦冬、(滋燥金而清水源,六两,)五味子(上能收耗散之肺气,下能滋不足之肾水也,三两,)名八仙长寿丸。再加人参,是合生脉也。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淡盐汤下四五钱,若煎服则制小其剂。发热作渴,加鳖甲、二冬、花粉。气壅加沉香仁、冬。痰嗽加贝母、花百合、麦冬。眩晕甘菊钩藤枸杞耳鸣耳聋,加磁石羊肾、花粉。咽燥舌痛,加二冬、元参。齿牙不固,加麋茸脊髓,麦冬、五味。腰痛加枸杞、杜仲麋角,汤内镑,酒焙亦可。龟甲,汤内炙用,丸中煎膏。腿胫酸疼亦如之,再加牛膝胫。齿缝牙龈出血,加麦冬、童便骨碎补,麦冬煎汤频频漱之。便血,加麦冬、甲,五味、白芍,不止宜补胃气,更宜加人参。溺血若痛者为血淋,加牛膝。如阴茎时举,溺管胀痛者,再加黄柏知母,不痛者为尿血,加麦冬、白芍、牛膝、降香,入童便、汁、人参、茅根汁(各一杯)和服。盗汗加枣仁、五味、白芍、圆肉。失音加麦冬、生鸡子人乳竹沥梨汁。水泛为痰,倍茯苓。小便淋闭,俱加二冬、牛膝(此味为君)、车前。茎中痛加甘草梢。梦遗精滑,加莲须、五味、龙齿牡蛎鳔胶。相火盛,阳易举者,加盐炒黄柏。足心干热,加二冬、牛膝、龟甲。足跟作痛,加牛膝、鹿角、龟甲、虎胫骨经水不调,血枯闭绝,参后归脾汤加减法。以上加减诸法,保阴左归仿此,此纯阴重味润下之方也。纯阴,肾之气;重味,肾之质;润下,肾之性。宋钱仲阳用此方治小儿齿迟语迟,脚软行迟,囟门不合,阴虚发热诸症,以皆属肾虚,缘小儿稚阳纯气,故以仲景八味丸去桂附,而但补其真阴,随手辄效。明·薛立斋因之悟大方阴虚,用丹溪补阴法不效,以此代之立效。薛氏加减之法甚多,即如本方去泽泻加黄 ,以合养血之奇。盖为发热作渴,小便不调,理无再竭,故去泽泻。又入生脉散,以生金滋水,虚则补母之义,复合异功散以崇土生金,兼母之外家而补之,更其名曰人参补气汤。加减变合无穷,真如游龙戏海之妙,举一为例,学人当善悟其法,而以意通之,则不可胜用矣。赵养《医贯》一书,得力于《薛氏医案》,而益阐其义,触处旁通,外邪杂病,无不贯摄,而六味之用益广。试举其阴虚诸症所用,如云∶世之真阴虚而发热者,十常六七,亦与外感无异,余于阴虚发热者,见其火热面赤口渴烦躁,与大剂六味汤服之而愈。又云∶阴虚火动,则水沸泛上为痰,其痰重浊白沫,与火衰水泛为痰,纯是清水者不同。动于肾者,犹龙火之出于海,龙兴而水附;动于肝者,犹雷火之发于地,雷出而雨随。用六味汤以滋阴降火,此不治痰之标,而治痰之本,既治其本,复宜补脾以制水,方为良法。又云∶咳嗽必责之肺,以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而又归六味汤主之。毋徒从事于肺,以肺司出气,为气之主,肾司纳气,为气之本。又肾为肺之子,虚则补其子也。大凡阴虚咳嗽,起于房劳,火上刑金,咳则肺金必伤。余先以六味之类壮其水,使水升而火降,然后以参 救被伤之肺,兼有虚则补母之义,一举两得之法也。若不先壮水以镇火,而遽投参 以补阳,反使阳火愈旺,而金益受伤,岂药之罪哉?此所谓不识先后着者也。如火不降,则参 始终难用,治阴虚之所以难也。又云∶肾水虚则有火,有火则有痰,有痰则咳嗽,咳嗽甚则喘,宜六味丸加麦冬、五味、牛膝之属,大剂重饮。盖阴症发喘,去死不远,幸几希一线牵带,在命门之根,尚尔留连。善治者,惟以助元元,接直下镇坠之药,俾其返本归元,或可回生,然亦不可太峻也。又云∶阴虚喉痛,属少阴之病。少阴之火,烈如奔,逆冲而上,到咽喉紧要之所,紧锁气郁,结而不得舒,或痛或肿,其症必内热,口干赤,痰涎涌上,其尺脉必数而无力,须六味加麦冬五味,大剂饮之。褚氏所谓上病疗下也。又云∶阴虚失血一症,分言之,则有呕血吐血,或出于胃经,或出肝经;咯血,出于肾经,或出于心包;咳血,出于肝经;唾血,出于肾经,或出胃经;衄血,出于肺经,或出胃经;痰涎血者,出于脾经。合而言之,皆属于肾。盖肾中之真水干,则真火炎,血亦随火沸腾,故错经而妄行,越出诸窍。褚氏所谓服寒凉百不一生,饮溲溺百不一死。

愚谓六味汤独补肾水,性不寒凉,不损脾胃,久服则水升火降而愈,又须人参补脾补胃药以收功。盖初时忌用人参者,不欲其补助阳气也,及火既归原,人参又所不禁,然亦宜同滋阴药中用之则善。又云∶阴虚小便不通,因汗多,五内枯燥,膀胱原无水积,强欲通之,如向乞人而求食,其可得乎?惟六味滋水,小水自来,切忌淡味渗泄之药。又云∶阴虚之人,大便闭结者,是因肾之津液亏少,惟以六味加二冬人乳牛乳,滋阴润燥,而便自如常。又云∶肾为阴主藏精,阴虚则精不藏;肝为阳主疏泄,阳强则火不秘。以不秘之火,加临不藏之精,故梦交即泄。惟用六味补水,总有相火,水能滋木,水升而木火自息。沈氏谓因君心一动,相火随之,则成梦境,而气摇精泄,治法总不越补肾水,敛元精,安心神为主。余因世人喜用六味之方,而未能尽明用方之旨,故详及之。

引用:《何氏虚劳心传》六味地黄丸

下载:《何氏虚劳心传》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虚损启微》六味地黄丸

《虚损启微》

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头目眩运,腰腿酸软,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憔悴瘦弱,精神疲困,失血失音,水泛为痰,病为肿胀,壮水制火之剂也。

熟地黄(八两,蒸捣) 山萸肉(四两) 山药(四两,炒) 泽泻(三两) 白茯苓(三两)丹皮(三两)

上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滚汤、或淡盐汤任下。此方用水煎汤,即名六味地黄汤,下八味丸亦同。

引用:《虚损启微》六味地黄丸

下载:《虚损启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明目至宝》六味地黄丸

《明目至宝》

治肾虚眼不耐神,神光不足。

蔓荆子 山药 山茱萸(去,各二两二钱) 牡丹皮 熟地黄(三两) 泽泻 白茯苓(各八钱)

上为末,蜜丸,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汤下。

引用:《明目至宝》六味地黄丸

下载:《明目至宝》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外科理例》六味地黄丸

《外科理例》

(即肾气丸

治肾气素虚。不交于心。津液不降。败浊为痰。咳逆

干山药(四两) 泽泻(蒸) 牡丹皮(白者佳) 白茯苓(各三两) 山茱萸(去核四两酒拌)熟(四两酒拌瓷器蒸半日捣膏)

余为末。加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滚汤或盐汤温酒下。

引用:《外科理例》六味地黄丸

下载:《外科理例》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正体类要》六味地黄丸

《正体类要》

(加肉桂、五味各一两,名加减八味丸) 治伤损之症,因肾肺二经虚弱,发热作渴,头晕眼花,咽燥唇裂,齿不坚固,腰腿痿软,小便频赤,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喑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发热之神剂。若损重伤骨,不能言如喑者,用此水煎服之,亦效。

熟地黄(八两,杵膏自制) 山茱萸肉 干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上为末,和地黄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汤下。

引用:《正体类要》六味地黄丸

下载:《正体类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六味地黄丸

《冯氏锦囊秘录》

治肾经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秘,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燥舌痛,牙齿不固,腰膝痿软,自汗盗汗,诸血失音,水泛为痰,血虚烦燥,下部疮疡,足跟作痛等证。

熟地黄(八两,酒煮杵膏) 山茱萸(酒润去核,炒) 干山药(炒黄,各四两) 牡丹皮(酒洗,微炒) 白茯苓(人乳制焙) 泽泻(淡盐酒拌炒,各三两)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淡盐汤下四钱。

按∶肾恶燥,脾恶湿,补阴药中多是湿药,只肾虚而脾胃壮实者宜。若脾肾两虚则不可也。惟此六味丸八味丸及八物肾气丸,专补肾虚,兼理脾胃,不湿不燥,于脾肾两虚者,甚得其宜矣。肾者,水脏也。水衰则龙雷之火无畏而亢上,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地黄味浓为阴中之阴,补肾填精,以为君。山茱味酸归肝,乙癸同治之义,且肾主闭藏而酸敛之性与之宜也。山药味甘归脾,安水之位,故用为臣。丹皮亦入肝,其用主宣通,所以佐茱萸之涩也。茯苓亦入脾,其用主通利,所以佐山药之滞也,且色白属金,能培肺部,又有虚则补母之义。至于泽泻,有三功焉∶一利小便以清相火;二曰行地黄之滞,引诸药速达肾经;三曰有补有泻,无喜功增气之虞,故用为使。此方为益肾之圣药,而味者薄,其功缓,盖用药者,有四失也。一则地黄非怀庆则力浅;一则地黄非九蒸则不熟;一则疑地黄之滞而减之,则君主弱;一则恶泽泻之渗而减之,则使者微,蹈是四失,焉望其药之有功乎?

六味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八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主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

本方加五味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本方加五味二两,麦冬三两,名八仙长寿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治虚损劳热。本方加杜仲、牛膝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六味地黄丸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

《医宗金鉴》

治肾精不足,虚火炎上,腰膝痿软,骨热酸痛,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遗精梦泄,水泛为痰,自汗,盗汗,亡血消渴,头目眩运,耳聋齿摇,尺脉虚大者。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四两 白茯苓三两 干山药四两 牡丹皮三两 泽泻三两,,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淡盐汤下。

【集注】柯琴曰:肾虚不能藏精,坎宫之火无所附而妄行,下无以奉肝木升生之令,上绝其肺金生化之源。地黄禀甘寒之性,制熟则味厚,是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以泽泻为使,世或恶其泻肾而去之,不知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阖者,动静之机。精者属癸,阴水也,静而不走,为肾之体;溺者属壬,阳水也,动而不居,为肾之用。是以肾主五液,若阴水不守,则真水不足,阳水不流,则邪水泛行。故君地黄以密封蛰之本,即佐泽泻以疏水道之滞也。然肾虚不补其母,不导其上源,亦无以固封蛰之用。山药凉补,以培癸水之上源,茯苓淡渗,以导壬水之上源。加以茱萸之酸温,借以收少阳之火,以滋阴厥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阴之火,还以奉少阳之气也。滋化源,奉生气,天癸居其所矣。壮水制火,特其一端耳。

【按】五行皆一,惟火有二,君火,相火也。君火为心经之火,君主一身之火也。相火为肾中之火,宣布一身之火也。使君火无相火,则不能宣布诸火,以奉生身之本。相火无君火,则不能君主诸火,以制其妄行之灾。故李杲立内伤劳倦,火乘土位之论,以心火有余,用升阳气,泻阴火朱砂安神等药,而未及心火之不足者,以前人已有归脾,养心等方也。震亨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以肾火有余,用补阴,补天等药,而未及肾火之不足者,以前人已有肾气,桂附地黄汤丸也。根据本方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地黄丸,治两尺脉弱,相火不足,虚羸少气,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者是也。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治两尺脉旺,阴虚火动,午热骨痿,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者是也。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阴阳偏胜,则疾病丛生。夫肾取象乎坎,阳藏于阴之藏也。不独阴盛阳衰,阳畏其阴而不敢附,即阴衰阳盛,阴难藏阳亦无可根据,虽同为火不归原,而其为病则异也。故于肾药中加桂,附,壮阳胜阴,使阳无所畏,而自归原矣。加知柏补阴秘阳,使阳有所贮,而自归藏矣。世人但知以桂,附引火归原,不知以知,柏平阴秘阳,举世皆蒙其误,故震亨特立补阴之论,以辟以火济火之非,而未达其旨者,从而诽之,良可叹也。

引用:《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拼音索引:l
资助中医宝典
方剂功效分类

六味地黄丸

方剂功效分类

地黄丸

方剂功效分类

黄丸

方剂功效分类

地黄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相关方剂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主治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