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散

目录
《奇方类编》藿香正气散
《仁术便览》藿香正气散
《删补名医方论》藿香正气散
《时方歌括》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
《汤头歌诀》藿香正气散
《医方考》藿香正气散
《医方考》藿香正气散
《医方论》藿香正气散
《时病论歌括新编》藿香正气散
《瘴疟指南》藿香正气散
《伤寒括要》藿香正气散
《目经大成》藿香正气散
《冯氏锦囊秘录》藿香正气散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藿香正气散
《医宗金鉴》藿香正气散
《医学心悟》藿香正气散
《千金翼方》藿香正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
《笔花医镜》藿香正气散
《温热经解》藿香正气散
《内科摘要》藿香正气散
《幼科证治大全》藿香正气散
《普济方》藿香正气散
《普济方》藿香正气散
《局方》藿香正气散
《痧喉证治汇言》藿香正气散
方剂功效分类

《奇方类编》藿香正气散

《奇方类编》

专治中暑中风头痛身热霍乱吐泻腹痛等症。

藿香二钱 苏叶一钱 陈皮一钱 浓朴炒)一钱 制半夏一钱 白术(土炒)一钱 白茯苓一钱 桔梗一钱 大腹皮一钱 白芷一钱 生四分

姜三片为引,水二碗煎八分,温服。有热加黄连(炒)一钱;有寒加炮姜一钱;转筋木瓜一钱;冒暑风加香茹白扁豆各一钱;时气寒热柴胡葛根;渴泻加五苓散霍乱黄连香茹饮大便不利枳壳炒;腹疼加木香

引用:《奇方类编》藿香正气散

下载:《奇方类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仁术便览》藿香正气散

《仁术便览》

治感冒,寒邪头痛,拘急,恶寒作热,或内挟饮食,胸膈不利。又治胸中寒痞,疟后寒痰。无汗麻黄

紫苏(各一钱) 浓朴 陈皮 半夏 白芷(各八分) 茯苓腹皮(各七分)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春气当温和,大寒大暖皆是不正之气,起居不时,饮食失宜,如内外伤感,正宜服此。

引用:《仁术便览》藿香正气散

下载:《仁术便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删补名医方论》藿香正气散

《删补名医方论》

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泄,或作疟疾

藿香 桔梗 紫 白芷 浓朴 大腹皮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上十味,加姜,水煎,热服。

【集注】吴琨曰∶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气之品以正里。苏、芷、陈、腹、朴、梗,皆气胜者也,故能正不正之气;茯、半、甘草则甘平之品,所以培养中气者也。若病在太阳,与此汤全无干涉,伤寒脉沉发热,与元气本虚之人,并夹阴热者宜戒。又金不换正气散,即平胃散加半夏、藿香,凡受山岚瘴气及出远方不服水土吐泻下利者主之。盖平胃散,可以平湿土而消瘴,半夏之燥以醒脾,藿香之芬以开胃,名曰正气,谓能正不正之气也。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藿香正气散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时方歌括》藿香正气散

《时方歌括》

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泻.或作疟疾.

藿香正气芷陈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腹皮加姜枣.感伤(外感内伤.)岚障并能驱.(藿香白芷大腹皮紫苏茯苓各三两.陈皮白术浓朴半夏曲桔梗各二两.甘草一两.每服五钱.加姜枣煎.)

陈修园曰.四时不正之气.由口鼻而入.与邪伤经络者不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只用芳香利气之品.俾其从口鼻入者.仍从口鼻出也.苏芷陈腹朴梗.皆以气胜.韩昌黎所谓气胜则大小毕浮.作医等于作文也.茯半术草.皆甘平之品.培其中气.孟子所谓正己而物正.医道通于治道也.若邪伤经络.宜审六经用方.不可以此混用杀人.○按夏月吐泻.多是伏阴在内.理中汤为的方.时医因此汤有治霍乱吐泻之例.竟以为夏月吐泻通剂.实可痛恨.嘉庆丁巳岁.医生郑培斋患此症.自服藿香正气散不效.延孝廉陈倬为商之.再进一服.少顷元气脱散.大喘大汗而死.是向以误人者.今以自误.设使地下有知.当亦悔不读书之过也.

引用:《时方歌括》藿香正气散

下载:《时方歌括》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 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 并宜治之。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各一两) 半夏曲 白朮 陈皮(去白) 浓朴(去 粗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钱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 被盖,再煎并服。

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

下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汤头歌诀》藿香正气散

《汤头歌诀》

(散,《局方》)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外感内伤)岚瘴并能驱。〔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各三两,陈皮、白术(土炒)、浓朴(姜汁炒)、半夏曲、桔梗各二两,甘草一两,每服五钱,加姜、枣煎。藿香理气和中,辟恶止呕;苏、芷、桔脾去湿,以辅正气。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

引用:《汤头歌诀》藿香正气

下载:《汤头歌诀》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考》藿香正气散

《医方考》

大腹皮(净洗) 白芷 茯苓(去皮) 苏茎叶 藿香(各三两) 白术(炒) 陈皮(去白)浓朴(姜汤炒) 桔梗 半夏(各二两) 炙甘草(一两)

凡受四时不正之气,憎寒壮热者,此方主之。

风寒客于皮毛,理宜解表,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气之品以主之;白芷、紫苏、藿香、陈皮、腹皮、浓朴、桔梗,皆气胜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气;白术、茯苓、半夏、甘草,则甘平之品,所以培养中气,而树中营之帜者也。

引用:《医方考》藿香正气散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考》藿香正气散

《医方考》

藿香(三钱) 白术(炒) 浓朴(姜汤炒) 茯苓 紫苏 半夏(制) 大腹皮(净洗) 桔梗

内伤、外感而成霍乱者,此方主之。

内伤者调其中,藿香、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半夏、浓朴、桔梗、大腹皮,皆调中药也,调中则能正气于内矣;外感者疏其表,紫苏、白芷,疏表药也,疏表则能正气于外矣。

引用:《医方考》藿香正气散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论》藿香正气散

《医方论》

藿香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茯苓三两 白术(土炒) 陈皮 半夏曲 浓朴(姜制)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每服五钱。

辟秽祛邪,兼治瘴气。由其芳烈之性,足以胜之,而又兼用化痰利湿之品,以顾脾胃。

中州一和,则客邪自解矣。

引用:《医方论》藿香正气散

下载:《医方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时病论歌括新编》藿香正气散

《时病论歌括新编》

『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伤冷伤湿,疟疾,中暑,霍乱吐泻,凡感岚瘴之气皆可增减用之。

『药物』藿香、紫苏、白芷、桔梗、腹皮、厚朴、陈皮、半夏、白术、茯苓、甘草,加姜枣。

『服法』煎服

引用:《时病论歌括新编》藿香正气散

下载:《时病论歌括新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瘴疟指南》藿香正气散

《瘴疟指南》

治证同前.呕吐不止者.用此藿香叶(晒干) 陈皮(去白) 半夏(汤泡姜汁浸炒) 甘草 浓朴(去皮姜汁炒)

上各等分.姜枣水煎.此即前方去苍术草果.治瘴之呕甚者.闻药气则呕.苍术草其气太辛窜.故去之.

引用:《瘴疟指南》藿香正气散

下载:《瘴疟指南》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括要》藿香正气散

《伤寒括要》

紫苏 藿香 大腹皮 白芷 茯苓 苍术 浓朴 陈皮 桔梗 半夏 甘草

伤寒头痛寒热.霍乱吐泻.山岚瘴气或感湿气. 按风湿为外感.紫苏白芷.辛以散之.吐气既散.则正气得申.故名正气散

引用:《伤寒括要》藿香正气散

下载:《伤寒括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目经大成》藿香正气散

《目经大成》

藿香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茯苓(各三两) 白术 橘皮 桔梗 半夏曲 浓朴(姜汁炒各二两) 甘草(一两)

内伤外感,致成霍乱,憎寒壮热,急调其中而疏其表。白术、茯苓、甘草、半夏、浓朴、桔梗、大腹皮,调中药也。中调足以正不正之气于内。藿香、白芷、皮、紫苏,疏表药也,表疏足以正不正之气于外。内外畅达,邪逆潜消。霍乱,吐泻交作之谓。戴元礼曰∶肥人多中虚,以气盛于外而歉于内也,治之必先理气,此散是也。

吴绶曰∶若太阳伤寒,头痛发热骨节疼痛,此方全无着落。伤寒发热,脉沉而小,及夹阴伤寒,阴虚发热等,皆不可用。

诗曰∶藿香正气,橘术苓芷,桔朴甘苏,相霍为治,偌大腹皮,一盂病去。

引用:《目经大成》藿香正气散

下载:《目经大成》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藿香正气散

《冯氏锦囊秘录》

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泄泻,或作疟疾。

桔梗 大腹皮 浓朴 升麻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藿香(一钱五分)紫苏(一钱) 姜枣水煎服。

正气强旺则外无感冒之虞,脾胃健行则内无停食之患。稍有不足,外感内伤交作,以甘、桔、紫苏辛甘散其外邪;浓朴、大腹苦辛通其内滞;藿香为君主,内可和中,外可解表,统领诸剂,成功正气,赖以复矣,故名藿香正气。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藿香正气散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藿香正气散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治人感四时不正之气,头痛憎寒作热,上喘嗽咳。反胃呕吐恶心泻泄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气。

大腹皮(黑豆水洗七次)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广陈皮(去白,三两) 半夏(汤泡洗七次,二两) 白芷(一两) 白术(土炒) 浓朴(姜制,炒) 桔梗 甘草(炙) 紫苏(各二两) 藿香(三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盅,姜三片,红枣一枚,煎一盅温服。

引用:《增订叶评伤暑全书》藿香正气散

下载:《增订叶评伤暑全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宗金鉴》藿香正气散

《医宗金鉴》

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泄,或作疟疾。

藿香 桔梗 紫苏 白芷 厚朴 大腹皮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右十味,加姜枣,水煎,热服。

【集注】吴琨曰: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气之品以正里。苏,芷,陈,腹,朴,梗,皆气胜者也,故能正不正之气;茯,半,甘草则甘平之品,所以培养中气者也。若病在太阳,与此汤全无干涉,伤寒脉沉发热,与元气本虚之人,并夹阴发热者宜戒。又金不换正气散,即平胃散加半夏,藿香,凡受山岚瘴气,及出远方不服水土,吐泻下痢者主之。盖平胃散

,可以平湿土而消瘴,半夏之燥以醒脾,藿香之芬以开胃。名曰正气,谓能正不正之气也。

62。神术汤 主治三时外感寒邪内伤生冷而发热,及脾泻肠风

白术三钱 防风二钱 甘草一钱,右三味,无汗用苍术加葱白生姜有汗用白术,生姜。

【集注】柯琴曰:此王好古得意之方,仿仲景麻,二方之义,而制为轻剂也。然此是太阴之剂,可以理脾胃之风湿,而不可治太阳之风寒,亦不可治阳明之表证,与少阳之半表里也。『内经』所谓春伤于风,邪气留连而洞泄,至夏而飧泄,肠澼者宜之。若冬伤于寒,至春而温病者,又非所宜也。今人不知仲景立方之旨,只恐麻黄,桂枝之伤人也,得此平和之剂恃为稳当。不知营卫不和,非调和脾胃者所可代;胃家之实者,非补虚之品所能投;肝胆之相火往来,少阴之水火相射者,不得以燥剂该摄也。先明药之理,始得方之用,能知方,始可用方而不执方。若病在太阳,先发阳明之汗,是引贼破家,张洁古岂独为道哉!

引用:《医宗金鉴》藿香正气散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学心悟》藿香正气散

《医学心悟》

治暑月贪凉饮冷,发为霍乱,腹痛吐泻,憎寒壮热。

藿香 砂仁 浓朴 茯苓 紫苏 陈皮(各一钱) 白术(土炒) 半夏 桔梗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引用:《医学心悟》藿香正气散

下载:《医学心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拼音索引:h
资助中医宝典
方剂功效分类

正气散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藿香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相关方剂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主治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