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麻黄各半汤

目录
《删补名医方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括要》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寻源》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杂病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杂病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冯氏锦囊秘录》桂枝麻黄各半汤
《医宗金鉴》桂枝麻黄各半汤
《医宗金鉴》桂枝麻黄各半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方剂功效分类

《删补名医方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删补名医方论》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六铢) 芍药(一两) 麻黄(去节,一两) 生姜(一两) 甘草(炙,一两) 大枣(擘,四枚)杏仁(去皮尖,二十四个)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

【注】太阳病,得之八九日,有如疟状之寒热。热多寒少者,其人不呕,小便清白,此里和不受邪,虽为欲自愈;然必审其如疟状寒热,一日二、三度,轻轻而发,诊其脉微而且缓,则知邪衰正复,表里将和,始为欲愈也。若脉微不缓,正未复也,更恶寒者,邪未衰也,虽不能自愈,但已为前之汗、吐、下虚其表里,故不可更发汗、更吐、更下也。脉微恶寒,表里俱虚,面色当白,今色反赤,是犹有表邪怫郁,不能得小汗出宣发阳气,故面赤身痒,未欲解也,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小汗之以和营卫,自可愈也。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麻黄各半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

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者,正虚也;面色反有热色,身痒如行皮中,邪未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故也,宜此汗之。

桂枝汤麻黄汤各取三分之一,合为半服。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麻黄各半汤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括要》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括要》

枝 芍药 生 麻黄 大

太阳病.八九日如疟状.热多寒少. 不呕清便.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为欲愈.脉微.恶寒.不可汗吐下.面反有热色.未欲解也.以不得汗.身必痒.

此方论.当分作三段看.太阳病至寒少一段.为自初至今之症.下文皆拟病防变之辞.至欲愈一段.言不必治也.至不可汗吐下.言宜温之也.至末一段.是小汗之.麻黄与桂枝.一发一止.则汗不至大出矣. 桂枝二麻黄一汤不录.

引用:《伤寒括要》桂枝麻黄各半汤

下载:《伤寒括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掰)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引用:《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下载:《伤寒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寻源》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寻源》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 甘草 麻黄(各一两去节)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双仁者) 大枣(四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按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此当正邪胜复之关.一则虑其邪之转属.一则虑其正之已虚.不可不细辨矣.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是邪不属里.一日二三度发.是邪已外向.脉又微缓.则胃气足以敌邪.乃为欲愈之征.倘脉微而恶寒甚.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恐误治伤阳.反生他变.若其人面色反有热色者.是为欲解未解之.以其不能得小汗以宣助阳气.致阳气虽不内扰.却怫郁于皮肤肌之间.其身必痒.此明证也.故主桂麻而小其制.但得汗出而邪尽解矣.

引用:《伤寒寻源》桂枝麻黄各半汤

下载:《伤寒寻源》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杂病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杂病论》

(麻黄汤见后卷)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引用:《伤寒杂病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杂病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杂病论》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引用:《伤寒杂病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桂枝麻黄各半汤

《冯氏锦囊秘录》

伤寒见风脉,发热,自汗,或无汗

桂枝(二钱) 白芍 生姜 甘草(炙) 麻黄(各一钱五分) 杏仁(十一个,去皮尖)大枣(二枚) 上,水煎服。按∶此足太阳、手足太阴、手少阳经药。出太阳例,治风寒之剂也。夫仲景论已上六经药,然其中有发表解肌温经不同,盖风寒有浅深,荣卫有虚实故也。学人审此,则用药汤液之源,可得而悉。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桂枝麻黄各半汤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宗金鉴》桂枝麻黄各半汤

《医宗金鉴》

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一两生姜一两甘草(炙)一两麻黄(去节)一两大枣(擘)四枚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注】

此承上条,发明面赤身痒之义也。表阳气虚,故脉浮迟,邪气怫郁,故面热赤,正虚邪盛相争,故战惕也。至六、七日,则邪当衰,应汗出而解,若反发热,是邪未衰,故差迟也。迟者,正不胜邪也,阳微怫郁,其身必痒,以无阳气,不能宣发作汗故也。

【集注】

程知曰:此言阳虚不能作汗之脉也。浮则邪在肌表,迟则阳虚,气怫郁而不得越,则面热赤。正与邪争而不得出,则身战惕。至六、七日传经尽,当汗解之时,乃不得汗,反发热者,其差必迟。盖阳虚不能领汗外出,其热邪浮于肌肤,必作身痒也。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注】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此为荣卫兼病,风邪多而寒邪少也。若脉浮紧,或脉浮数,是表有阳邪郁蒸,则为无汗热多之实邪,以大青龙汤汗之可也。今脉阳微阴弱,乃为虚邪之诊,即有无汗热多之实邪,亦不可用大青龙汤更汗也。盖以脉微弱,是无太阳表脉也,故不可更大汗也。然既有无汗,热多、寒少之表证,麻黄、桂枝、石膏

之药,终不可无,故只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之轻剂,令微微似汗,以解肌表而和荣卫也。

【集注】

喻昌曰:此亦风多寒少之证。「无阳」二字,仲景言之不一,无阳乃无表、无津液之通称也,故以不可更汗为戒。然非汗则风寒终不能解,惟取桂枝之二以治风,越婢之一以治寒,乃为合法

汪琥曰:「不可更汗」四字,当是不可更大发汗意,因其人脉微弱无阳也。此方比上小发汗之方更轻。

吴人驹曰:微乃微甚之微,非微细之微,但不过强耳。既曰热多,脉安得微。无阳者,谓表之阳邪微,故不可更大汗。热多者,谓肌之热邪甚,故佐以石。越婢者,发越之力如婢子之职,狭小其制,不似大青之张大也。

引用:《医宗金鉴》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宗金鉴》桂枝麻黄各半汤

《医宗金鉴》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六铢 芍药一两 麻黄(去节)一两 生姜一两 甘草(炙)一两 大枣(擘)四枚 杏仁(去皮,尖)二十四个,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注】太阳病,得之八,九日,有如疟状之寒热。热多寒少者,其人不呕,小便清白,此里和不受邪,虽为欲自愈。然必审其如疟状寒热,一日二,三度,轻轻而发,诊其脉微而且缓,则知邪衰正复,表里将和,始为欲愈也。若脉微不缓,正未复也,更恶寒者,邪未衰也,虽不能自愈,但已为前之汗,吐,下虚其表里,故不可更发汗,更吐,更下也。脉微恶寒,表里俱虚,面色当白,今色反赤,是犹有表邪沸郁,不能得小汗出宣发阳气,故面赤身痒,未欲解也。宜桂枝麻黄各半汤,稍稍汗之以和营卫,自可愈也。

引用:《医宗金鉴》桂枝麻黄各半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桂枝麻黄各半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芍药 桂枝 炙草 生姜 大枣 麻黄 杏仁

脉虚,不缓不紧,却微恶寒微发热而身痒。身痒为荣卫俱虚,欲自解而未能。麻黄汤与桂枝汤减轻分两双解荣卫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桂枝麻黄各半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拼音索引:g
资助中医宝典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桂枝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麻黄

方剂功效分类

相关方剂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主治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