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

目录
《奇方类编》归脾汤
《仁术便览》归脾汤
《仁术便览》归脾汤
《仁术便览》归脾汤
《删补名医方论》归脾汤
《时方歌括》归脾汤
《汤头歌诀》归脾汤
《医方考》归脾汤
《医方考》归脾汤
《医方论》归脾汤
《何氏虚劳心传》归脾汤
《虚损启微》归脾汤
《目经大成》归脾汤
《外科理例》归脾汤
《正体类要》归脾汤
《冯氏锦囊秘录》归脾汤
《周慎斋遗书》归脾汤
《医述》归脾汤
《医宗金鉴》归脾汤
《医学心悟》归脾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归脾汤
《正体类要》归脾汤
《济生》归脾汤
《胎产指南》归脾汤
《辨证录》归脾汤
《种痘新书》归脾汤
《会约》归脾汤
《古今医彻》归脾汤
方剂功效分类

《奇方类编》归脾汤

《奇方类编》

专治思虑过甚,健忘怔忡气短自汗烦躁不寐。

人参一钱 木香四分 白茯神二钱 黄 (炙)一钱 远志(去骨甘草水泡)四分 归身一钱 (洗) 龙眼肉十个 枣仁(炒)一钱 白术(土炒)一钱 炙甘草四分

为引煎服。

引用:《奇方类编》归脾汤

下载:《奇方类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仁术便览》归脾汤

《仁术便览》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解郁养脾阴。

茯神 黄 龙眼 酸枣仁(炒。各一两) 人参 木(各五钱) 炙甘草(二钱半)

上锉,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一枚煎。

引用:《仁术便览》归脾汤

下载:《仁术便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仁术便览》归脾汤

《仁术便览》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方见下血门。

引用:《仁术便览》归脾汤

下载:《仁术便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仁术便览》归脾汤

《仁术便览》

治思虑伤脾,不能统摄心血,以致反行,或吐血、下血。

白术 茯苓眼肉 酸枣仁 人参(各一两) 木香(五钱) 甘(二钱半)

上水煎,生姜五片,枣三枚,看上下,食前后温服。

引用:《仁术便览》归脾汤

下载:《仁术便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删补名医方论》归脾汤

《删补名医方论》

治思虑伤脾,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及妇女月经不调

人参 龙眼肉 黄 甘草 白术 茯苓 木香 当归 酸枣仁 远志姜三片,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方中龙眼、枣仁、当归,所以补心也;参、 、术、苓、草,所以补脾也。薛己加入远志,又以肾药之通乎心者补之,是两经兼肾合治矣。而特名归脾何也?夫心藏神,其用为思;脾藏智,其出为意,见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心以经营之久而伤,脾以意虑之郁而伤,则母病必传之子,子又能令母虚,所必然也。其病则健忘怔忡,怵惕不安之征见于心也;饮食倦怠不能运输,手足无力目昏 既之证见于脾也。故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彼黄婆者,若不为之媒合,则已不能摄肾气归心,而心阴何所赖以养?此取坎填离者,所以必归之脾也。其药一滋心阴,一养脾阳,取乎健者,以壮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思意不通,故少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畅气醒脾,使能速通脾气,以上行心阴。脾之所归,正在斯耳。

张璐曰∶补中益气与归脾同出保元,并加归、术,而有升举胃气,滋补脾阴之不同。

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佐以木香少许,调顺诸气,畅和心脾。世医不谙此理,反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减食者,以其补药多滞,不能输化故耳。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归脾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时方歌括》归脾汤

《时方歌括》

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怪盗汗.嗜卧少食.或大便不调.心脾疼痛.疟痢郁结.或因病用药失宜.克伐伤脾.以致变症者.最宜之.

归脾汤内术 神.(白术黄 炙茯神各二钱.)参志香甘与枣仁.(人参酸枣仁炒研各二钱.远志木香各五分.甘草炙一钱.)龙眼当归十味外.(龙眼肉五枚.当归二钱.)若加熟地失其真.(本方只十味.薛氏加山栀丹皮各一钱.名为加味归脾汤.治脾虚发热颇效.近医加熟地黄.名黑归脾汤.则支离甚矣.)

陈修园曰.此方汇集补药.虽无深义.然亦纯而不杂.浙江江市医.加入熟地黄一味.名为黑归脾汤.则不通极矣.内经阴阳二字.所包甚广.而第就脏腑而言.言阳盛阳衰者.指阳明而言.言阴盛阴衰者.指大阴而言.太阴者脾也.神农本经.补阴与补中二字互用.盖以阴者中之守也.阴虚即是中虚.中虚即是阴虚.后人错认其旨.谓参 白术为气药.补阳.归地芍药为血药.补阴.谓姜附子为热药.补阳.谓知生地为寒药.补阴.满腔都是士材薛立斋张景岳之庸论.则终身为误人之庸医矣.

今即以此方言之.方中诸品.甘温补脾.即是补阴之剂.而命方不为补而为归者.归还其所固有也.妙在远志入心以治其源.即内经痿论所谓心主身之血脉.生成篇所谓诸血者皆属于心之旨也.木香入脾以治其流.本草经名为五香.五为土数.香又入脾.藉其盛气.以嘘血归脾之义也.方虽平钝.颇得匮要略.调以甘药.令饮食增进.渐能充血生精.以复真阴之不足.若加入熟地黄.则甘缓剂中.杂以壅滞之品.恐缓者过缓.壅者增壅.脾气日困.不能输精入肾.欲补肾反以戕肾矣.又有逍遥散加入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更为无知妄作.吾知数年后.必将以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生脉散等方.加入此味.名为黑四君子黑六君子黑生脉散矣.堪一叹.

引用:《时方歌括》归脾汤

下载:《时方歌括》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汤头歌诀》归脾汤

《汤头歌诀》

(《济生》)用术参 ,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人参、白术(土炒)、茯神、枣仁、龙眼肉各二钱,黄 (炙)钱半,当归(酒洗)、远志各一钱,木香、甘草(炙)各八分。血不归脾则妄行,参、 、草、术之甘温以补脾,志、茯、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以补心,当归养血,木香调气,气壮则自能摄血矣。〕

引用:《汤头歌诀》归脾汤

下载:《汤头歌诀》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考》归脾汤

《医方考》

人参 白茯苓 龙眼肉 酸枣仁 黄 白术(各二钱) 远志(一钱) 木香 炙甘草 当归(各五分)

三曰∶饮食太饱伤脾。脾伤则面黄善卧,宜此方主之。

脾者,仓廪之官,故饮食太饱则伤之。中央土色,入通于脾,脾伤则其本色自见,故黄。神者,中气之所生,脾伤则神亦倦,故善卧。《内经》曰∶五味入口,甘先入脾。参、、苓、术、甘草,皆甘物也,故用之以补脾。虚则补其母,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所以养心而补母。脾气喜快,故用木香。脾苦亡血,故用当归。此主食去脾伤之方也,若停食之方,则以消磨之剂主之,而不专于补益矣。

引用:《医方考》归脾汤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考》归脾汤

《医方考》

人参 黄 龙眼肉 酸枣仁 茯苓 白术 远志(各一钱) 炙甘草 木香 当归(各五分)

思虑过多,劳伤心脾,令人健忘者,此方主之。

心藏神,脾藏意,思虑过度而伤心脾,则神意有亏而令健忘也。是方也,人参、黄 、白术、茯苓、甘草,甘温物也,可以益脾。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当归,濡润物也,可以养心。燥可以入心,香可以醒脾,则夫木香之香燥,又可以调气于心脾之分矣。心脾治,宁复有健忘者乎?丸剂宜主虚损劳瘵门天王补心丹

引用:《医方考》归脾汤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方论》归脾汤

《医方论》

人参 白术(土炒) 茯神 枣仁(炒) 龙眼肉二钱 黄 (炙)一钱五分 当归(酒洗)一钱 木香 甘草(炙)五分 远志一钱

姜、枣煎。

归脾汤专治心脾,阴中之阳药。故不用地黄、白芍。后人加作黑归脾,殊失立方之旨矣。

引用:《医方论》归脾汤

下载:《医方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何氏虚劳心传》归脾汤

《何氏虚劳心传》

治思虑伤心(脾在志,为思也)。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悸者,心筑筑跳动也。)自汗盗汗汗出也。)或劳倦伤脾,(应酬太烦,奔走太苦,饮食失节,皆能伤脾。)肢体酸疼,(脾主四肢肌肉,故也。然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则肝肾亦伤,所以亦有兼筋骨腰酸也。)嗜卧少食,(脾伤则神亦倦,故嗜卧,又肾病则嗜卧,精竭者,神倦也。少食者,胃伤也。)或心脾虚痛,(所谓胃脘,当心而痛是也。)大便不调,(脾主大便,虚则或滞或闭,是其本病也。)血无主统,(心虚则不能生血,脾虚则不能统血。)错经妄行,(或上或下皆是。)或血虚发热晡热,(申酉时,心脾血虚,皆发热晡热。)或经不准闭绝等症。(心脾受伤之故,亦有房劳伤肾,恼怒伤肝,而损冲任二脉所致。)

人参(虚者多用) 黄 (蜜炙) 白术(泔水浸半日,隔土蒸,晒干再用白蜜人乳浸,照五钱) 远志(安神补心,以生神,五分,原方无) 当归(养血益肝,以生心,五分,原方无)圆眼肉(甘先入脾,以脾喜甘也。十枚) 木香(香能快气,以脾喜通也。三五分) 他如惊悸怔忡,加辰砂麦冬。不寐多用枣仁、圆肉,加生地、冬、石斛竹叶。如有痰者,再加竹沥天竺黄。自汗多用参、 。盗汗多用枣仁,加白芍、五味、生地、麦冬,而参、、木、远四味,随症减去。肢体酸疼,加牛膝续断秦艽、二地。食少多用人参。胃脘心痛,倍木香,加砂仁橘红大便泄泻,倍白术,加米仁山药莲肉。便血加生地、白芍、麦冬、五味。血热甚者,加地榆。血虚发热晡热加地冬,而参、 、木香随症去留。如因肝经血虚而寒热如疟者,则宜逍遥散加减。如肾中阴虚而发热者,则宜保阴六味之属。经水先期者为血热,色紫黑者热之甚,加二地、白芍、五味、麦冬。热甚者,加龟甲黄柏,而参、 、木香,随症去留。后期者为血虚,色淡者为虚之甚,倍当归,加地芍、枸杞麋角甲,兼服六味,左归。经水或前或后不一,其症气乱,患从虚治,仍照上法,再加四制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同浸,浸二宿,分作四分,一分水浸炒,一分酒浸炒,一分童便浸炒,一分人乳浸炒。)经水闭绝,属心脾虚者,倍当归,加地、芍。若因火盛阴虚血枯者,则宜参用六味、左归之属,加柏仁、泽兰、麦冬、白芍。如因气血郁滞或肥人痰多壅闭等症,另消息治之。崩漏加地芍、麦冬、五味、萸肉、龟甲、血余。本方加柴胡、山栀,是加味归脾汤也。

此方补气养血安神,乃心脾肝三经之药,宋·严用和所创。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及其子。劳倦本以伤脾,脏伤则病连于腑。故凡内而伤精,外而伤形,皆能病及于胃。此二阳之病,所以发心脾也。不得隐,阳道病也。夫胃为水,主化营卫而润宗筋。如经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阳阳明之所合也。胃病则失生化精血之原,故为阳衰少精,其在女子则为不月。又云∶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胃家受病,久而传变,则肝木胜土,风淫而肌体消削,胃病则肺失所养,故气息奔急,气竭于上,由精亏于下,败及五脏,故死不治。所以病才见端,即为疗治。原方无远志、当归,薛氏加入以治血虚,又加丹皮、山栀,以治血热,而阳生阴长之理乃奋。随手变化,通于各症,无不神应。赵氏谓凡治血症,须按三经用药。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归脾汤一方,从肝补心,从心补脾,率所藏所生,而从所统,所谓隔二之治,其意盖归血分药一边。后人不解,妄为加减,尽失其义,即有稍知者,亦只谓治血从脾,杂入温中香燥劫阴之剂,而严薛二家之旨益晦。高鼓峰熟于赵氏之论,独悟其微,谓木香一味,香先入脾,纵欲使血归于脾,此嘘血归经之法,然嫌其香燥,反动肝火而干精液,故其用每去木香而加白芍,以追已散之阴。且心血衰少,火必刑金,白术燥烈,恐增咳嗽,得芍药则太阴为养营之用。惟脾虚泄泻者,方留木香以醒脾,脾挟虚寒者,方加桂附以补阳。而外此者,出入心肝脾三经,甘平清润之药。愚谓经期不准,闭绝崩漏及便血等症,本方加减,多所相宜。若呕吐诸血,气虚不能统摄,必面色黄白而无神,言语轻微而倦怠,脾胃虚薄而不调,六脉微弱而不数者,亦可用本方。然患气虚失血者甚少,即思虑伤心,劳将成未成之界,未见肾阴虚诸症,而兼脾虚症候,或大便溏泄者,则宜是方。若内热骨蒸已成虚劳,又宜壮水滋阴为要,纵食少便泄,非参、 、白术助阳之品所宜矣。若劳役而兼劳心者,是心脾俱伤,具前列之症,未见肺肾阴虚诸病者,可用本方加减。然劳倦伤脾,乃脾之阴分受伤者多。故经云∶阴虚生内热,因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上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是宜补脾胃之阴。此劳役太过,阳和之气,亢极化火,火旺则阴虚内热,但非色欲伤肾,真阴虚而生内热之难疗。又云∶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虚。远行劳倦,骨必受伤,逢大热者,或逢天令之热,或阴不足而内热,火旺水亏,故骨枯髓虚,而必肾虚诸症见矣。此平时色欲过度,以致不能劳役而然,急当壮水滋阴为主,亦非本方之所宜也。

引用:《何氏虚劳心传》归脾汤

下载:《何氏虚劳心传》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虚损启微》归脾汤

《虚损启微》

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嗜卧、或大便不调,心脾疼痛,疟痢郁结,或因病用药失宜,克伐伤脾,以致变症者,最宜用之。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枣仁(各二钱) 远志 当归(各一钱) 木香 炙甘草(各五

水二盅,加圆眼肉七枚,煎七分,食远服。

景岳先生云∶此汤之用木香,特因郁结疼痛者设,如无痛郁等症,必须除去木香,以燥,岂不于气虚血动者为尤善乎?又远志味辛,气升而散,凡多汗而躁热者,亦宜酌用。

引用:《虚损启微》归脾汤(《济生》)

下载:《虚损启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目经大成》归脾汤

《目经大成》

(龙眼肉、煨姜大枣佐煎)

人参 白术 茯神 枣仁 远志 木香 黄 当归 甘草

脾虚血动,或郁结作痛,此方主之。

赵养曰∶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凡血症须按三经用药,此方是也。愚谓血本脏腑精液,从火而化。故其色赤。犹水银之升灵砂也,未必便生于心。但思虑过度,心血先亏耳。心亏,则脾何所统,而肝无所藏,致妄行不归,或郁结疼痛。爰用参、 、枣仁、龙眼肉以补心,苓、草、白术、大枣以理脾,木香、远志、当归、生姜以和肝。张介宾曰∶此方之木香,特因郁结疼痛,如无是症,必须除去以避香燥。其于气虚血动不尤善乎?

又远志味辛而散,凡多汗燥热,亦宜酌用。名言可采。诸家方书,列出许多病症,责以此汤主治。命名归脾,吾不知其所谓。

诗曰∶归脾参术称巨擘, 草枣仁仍得得,茯神远志再效灵,龙火当从风木息。

引用:《目经大成》归脾汤

下载:《目经大成》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外科理例》归脾汤

《外科理例》

治思虑伤脾。不能统摄心血。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或健忘怔忡。惊悸少寐。或心脾

茯神 白术 人参 黄 (蜜炙) 龙眼肉 酸枣仁(蒸各一钱) 木香(三分) 甘草(炙一分半)

水一钟。姜一片。枣一枚。煎六分。食远并临卧服。

引用:《外科理例》归脾汤

下载:《外科理例》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正体类要》归脾汤

《正体类要》

治跌扑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惰嗜卧,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其功甚捷。

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 (炒) 龙眼肉 远志 酸枣仁(炒,各一钱) 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 人参(一钱)

上姜枣水煎服。加柴胡、山栀,即加味归脾汤。

引用:《正体类要》归脾汤

下载:《正体类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归脾汤

《冯氏锦囊秘录》

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大便不调,身痛盗汗,月经不调。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龙眼肉(去) 酸枣仁(炒,各二钱) 远志去骨归身(各一钱) 木香(生用) 甘草(炙,各五分) 黄 (炙,一钱五分) 姜水煎服。

心藏神而生血,脾藏意而统血,思虑太过则两脏受伤,而血不归经,心血不足则健忘、怔忡,惊悸不寐,脾血不足则嗜队少食,体倦肢痛,不能统血遂致妄行,甚则气郁而心脾作痛,在女人则带下而月经不调,兹取参、苓、 、术、炙草,甘温可以补脾,龙眼、枣仁、归身、远志,濡润可以养心,佐以木香者,盖思虑所伤三焦气阻,藉其宣畅调气舒脾,则气和而血和,且平肝可以实脾,而血之散于外者,悉归中州而听太阴所摄矣,故命之曰归脾汤。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归脾汤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周慎斋遗书》归脾汤

《周慎斋遗书》

归脾,味味皆滞,故用木香以疏肝,肝疏得归身、枣仁,肝血润矣。肝血能润,则脾血能藏,脾既能藏,而后能为胃行其津液,使周身皆利也。盖参、 、术、草之补脾,当归之补肝,茯神、枣仁、远志之补心,各守一经,性皆滞碍,得木香之疏通,破上焦之滞,醒动脾气,而后脾能淫气于心,心始生血,散精于肝,肝始藏血,心肝既足,而后脾得以统血,血足则火不郁,三焦通达而无捍格之患矣。今之用归脾而去木香者,能不为之慨叹哉!

引用:《周慎斋遗书》归脾汤

下载:《周慎斋遗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述》归脾汤

《医述》

此方乃严用和所造,其对证则二阳之病发心脾也。盖欲补脾,则先补心;欲补心,则先补肝。所谓隔二之治。然往往用之于吐血、咳嗽、寒热,木香多不合,以其香燥,反能动肝火而燥津液。予每去之而加白芍,以追已散之真阴。且肺受火刑,白术太燥,恐反助嗽,得芍药之阴以为佐,亦是妙于配合。如肺肾受伤,再加麦冬、五味;肝肾受伤,则芍药更为有益。如从怫郁而起,则加柴胡、丹、栀。如非二阳之病至怔忡,则去木香加枸杞、麦、味之属;如梦遗,则加五味、熟地、白芍、牡蛎之属;如怔忡而挟包络有余之痰火者,则加黄连、生地、贝母以清之;梦遗而挟相火者,则加知、柏、麦冬以清之。惟脾虚久泻者,方留木香以醒脾;脾虚挟寒者,虽肉果、桂、附皆可加也。(《己任编》)

补中益气与归脾同出《保元》,并加归、术,而有升举胃气、滋补脾阴之不同∶归脾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张路

引用:《医述》归脾汤

下载:《医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宗金鉴》归脾汤

《医宗金鉴》

治思虑伤脾,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及妇女月经不调。

人参 龙眼肉 黄耆 甘草 白术 茯苓 木香 当归 酸枣仁 远志,姜三片,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方中龙眼,枣仁,当归,所以补心也;耆,参,术,苓,草,所以补脾也。薛己加入远志,又以肾药之通乎心者补之,是两经兼肾合治矣。而特名归脾何也?夫心藏神,其用为思;脾藏智,其出为意,见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心以经营之久而伤,脾以意虑之郁而伤,则母病必传之子,子又能令母虚,所必然也。其病则健忘怔忡,怵惕不安之征见于心也;饮食倦怠不能运输,手足无力,耳目昏眊之证见于脾也。故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彼黄婆者,若不为之媒合,则已不能摄肾气归心,而心阴何所赖以养,此取坎填离者,所以必归之脾也,其药一滋心阴,一养脾阳,取乎健者,以壮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思意不通,故稍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畅气醒脾,使能速通脾气,以上行心阴,脾之所归,正在斯耳。张璐曰:补中益气与归脾同出保元,并加归,术,而有升举胃气滋,补脾阴之不同。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佐以木香少许,调顺诸气,畅和心脾。世医不谙此理,反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减食者,以其补药多滞,不能输化故耳。

引用:《医宗金鉴》归脾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学心悟》归脾汤

《医学心悟》

气血虚弱,以致心痛。

黄 (一钱五分) 白术 人参 茯神 枣仁 当归(各一钱) 远志(七分)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元眼肉(五枚

水煎服。

若挟肝火,加柴胡、山栀、丹皮各一钱。

引用:《医学心悟》归脾汤

下载:《医学心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拼音索引:g
资助中医宝典
方剂功效分类

归脾汤

方剂功效分类

相关方剂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主治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