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目录
《退思集类方歌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括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寻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医宗金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剂功效分类

《退思集类方歌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 语,一身尽重,不能转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 茯苓 铅丹 龙骨 牡蛎(各一两半) 大黄(二两)

黄只煮一二沸

阳之表证,则不

柴胡加骨牡蛎(汤),茯苓丹大黄继。胸满(下后邪陷胸中)烦惊(热邪扰乱神明)

语多,

坠痰镇惊是主

茯苓以利小便

里,而复外扰

灵胎《伤寒论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括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括要》

柴胡 半夏 大黄 人参 桂枝 茯苓 龙骨 黄芩 铅丹 牡蛎 生 大枣

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伤寒八九日.邪热已深.下之而满烦者.热未尽也.惊者.心恶热.而神不守也.小便不利者.津液不行也.谵语者.胃实也.身重不可转侧者.阳气伏于里.不行于表也.与柴胡汤.以除烦闷.加龙骨牡蛎丹铅.以镇惊.加茯苓以行津液.利小便.加大黄.以涤胃热.止谵语.加桂枝.以行阳气.解身重.而错杂之邪.靡不悉愈矣.

引用:《伤寒括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下载:《伤寒括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

半夏二合(洗) 大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 铅丹一两 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煅)

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谵语,十余日,振、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已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气下流故也。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引用:《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下载:《伤寒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寻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寻源》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洗) 龙骨 人参 茯苓 铅丹 生姜(切) 桂枝(去皮) 牡蛎(各一两半 ) 大黄(二两) 大枣(六枚擘)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按此证全属表邪误下.阴阳扰乱.浊邪填膈.膻中之气.不能四布.而使道绝.使道绝.则君主孤危.因而神明内乱.治节不行.百骸无主.以致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种种皆表里虚实.正邪错杂之证.但病属表邪陷入.则阴阳出入之界.全藉少阳为枢纽.故以柴胡名汤.而阴邪之上僭者.复桂枝生姜半夏以开之.阳邪之下陷者.用黄芩大黄以降之.使上下分解其邪.邪不内扰.而兼以人参大枣.扶中气之虚.龙骨牡蛎铅丹.镇心气之逆.且柴胡大黄之攻伐.得人参扶正以逐邪而邪自解.龙骨牡蛎之顽钝.得桂枝助阳以神而神自返.其处方之极错杂处.正其处方之极周到处.不如此.其何能施补天浴日之手.而建扶危定倾之业耶.神哉弗可及已.

引用:《伤寒寻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下载:《伤寒寻源》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杂病论》

柴胡四两 龙骨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枣六枚(劈) 铅丹一两半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关上弦者,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不寸口脉浮而涩,关上弦急者,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太阳病二日,烦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若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鞕,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又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宜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

引用:《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医宗金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医宗金鉴》

柴胡四两半夏(洗)二合龙骨一两半人参一两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茯苓一两半铅丹一两半桂枝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擘)二枚

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方解】

是证也,为阴阳错杂之邪;是方也,亦攻补错杂之药。柴、桂解未尽之表邪,大黄攻已陷之里热,人参、姜、枣补虚而和胃,茯苓、半夏利水而降逆,龙骨、牡蛎、铅丹

之涩重,镇惊收心而安神明,斯为以错杂之药,而治错杂之病也。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

【按】

禹余粮丸为涩痢之药,与此证不合。「与禹余粮丸」五字,衍文也。

【注】

汗家,谓平素好出汗之人也。重发汗,谓大发汗也。心主血,汗乃心之液,重发其汗,血液大伤,心失所恃,故神情恍惚,心志不宁也。液竭于下,宗筋失养,故小便已,阴茎疼也。

【集注】

方有执曰:心主血而藏神,汗多血虚而舍空,恍惚心乱者,以舍空神纷散也。阴,宗筋也。痛者,液竭而失其所荣养也。

程应旄曰:心主血,汗者心之液,平素多汗之家,心虚血少可知。重发其汗,遂至心失所养,神恍惚而多忡憧之,此之谓乱。小肠与心为表里,心液虚而小肠之水亦竭,故小便已而阴疼也。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注】

衄家者,该吐血而言也。谓凡衄血、吐血之人,阴气暴亡,若再发其汗,汗出液竭,诸脉失养,则额上陷,中之脉,为热所灼,故紧且急也。目直视,目瞪不转睛也。

不能眴,目睫不合也。亦皆由热灼其脉,引缩使然。不得眠者,阳气不能行于阴也。

凡此所见之病,皆阳盛阴微之危证,谁谓衄家可轻发其汗耶!

【集注】

喻昌曰:目得血而能视,汗为血液,衄血之人清阳之气素伤,更发其汗,则额上必陷,乃上焦枯竭之应也。诸脉皆属于目筋,脉紧急,则目上瞪而不能合,目不合,则不得眠也。伤寒发烦目瞑者,必衄,宜麻黄汤发其汗。此言素常失血之人,戒发其汗,以重虚其虚故也。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注】

凡失血之后,血气未复,为亡血虚家,皆不可发汗也。盖失血之初,固属阳热,然亡血之后,热随血去,热固消矣,而气随血亡,阳亦危矣。若再发汗,则阳气衰微,力不能支,故身寒噤栗,振振耸动,所必然也。盖发阴虚之汗,汗出则亡阴,即发暴吐衄血之汗也,故见不能眴、不得眠亡阴等病也。发阳虚之汗,汗出则亡阳,即发亡血虚家之汗也,故见寒栗而振,亡阳等病也。

【集注】

方有执曰:亡血阴已虚矣,发汗复亡其阳,故寒栗而振也。

程应旄曰:亡血阴虚,阳已失据,若发其汗,阳从外脱,故寒栗而振,是为阴阳两竭。凡遇当汗证,盒饭顾虑阴经之荣血,有如此者。

魏荔彤曰:与其汗出亡阳方救阳,何如汗未出先救阴以维阳,不令汗出亡阳之为愈也。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注】

咽喉干燥,津液不足也,更发其汗,则津液益枯,故戒。人虽有可汗之证,亦不可发汗也。

【集注】

方有执曰:咽喉干燥,津液素亏,本于肾水不足,盖少阴之脉循喉咙也,发汗则津液愈亡。

程应旄曰:凡遇可汗之证,必当顾虑上焦之津液,又有如此者。

张璐曰:此条与咽中闭塞,似同实异。此戒发汗以夺阳明之津,彼戒发汗以夺少阴之血也。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便血。

【注】

淋家者,湿热膀胱水道涩痛之病也。若发其汗,湿随汗去,热必独留,水府告匮,迫其本经之血,从小便而出矣。

【集注】

程知曰:膀胱里热则淋,更发其汗则膀胱愈燥,而小便血矣。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注】

疮家初起毒热未成,法当汗散。已经溃后,血气被伤,虽有身痛应汗表证,亦不可发汗。恐汗出荣卫俞虚,外风乘袭,即不受外风,筋失液养,亦必致项强反张,而成痉病也。

【集注】

喻昌曰:身疼痛为寒伤荣之证,本当发汗,疮疡之人,肌表素虚,荣血暗耗,更发其汗,则外风袭虚,内血不荣,必致颈项强,身反张而成痉。痉亦膀胱之病也。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起而赤者,必发奔,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先灸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

【注】

太阳伤寒,加温针必惊者,谓病伤寒之人,卒然加以温针,其心畏而必惊也,非温针之后,必生惊病也。烧针即温针也,烧针取汗,亦是汗法,但针处宜当避寒,若不谨慎,外被寒袭,火郁脉中,血不流行,必结肿核赤起矣。且温针之火,发为赤核,又被寒侵,故不但不解,反召阴邪。盖加针之时,心既被惊,所以肾阴乘心之虚,上凌心阳而发奔豚也。奔豚者,肾阴邪也,其状气从少腹上冲于心也。先灸核上各一壮者,外去寒邪,继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者,内伐肾邪也。

引用:《医宗金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功效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柴胡 半夏 人参 大枣 桂枝 茯苓 铅丹 龙骨 大黄 牡蛎 生姜

少阳被下,胆经逆则胸满烦惊谵语,脾土伤则湿生尿短,身尽重。柴胡半夏人参姜枣,疏降胆经,茯苓桂枝,疏利土湿,铅丹龙牡,镇敛胆经,大黄泄胸下停积之相火化生之热,与土气中瘀住之热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方剂拼音索引:c
资助中医宝典
方剂功效分类

牡蛎汤

方剂功效分类

柴胡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功效分类

龙骨

方剂功效分类

牡蛎

方剂功效分类

相关方剂

方剂功效分类

方剂主治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