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散
- 白茯苓散
- 赤茯苓散
- 艾煎茯苓散
- 白术茯苓散
- 补药茯苓散
- 大豆茯苓散
- 大圣茯苓散
- 固齿茯苓散
- 黄耆茯苓散
- 金箔茯苓散
- 葵子茯苓散
- 补肝白茯苓散
- 淮南子茯苓散
- 加味葵子茯苓散
- 调脉理中茯苓散
- 茯苓饼
- 茯苓丹
- 茯苓粉
- 茯苓膏
- 茯苓糕
- 茯苓煎
- 茯苓酒
- 茯苓面
- 茯苓苏
- 茯苓酥
- 茯苓汤
- 茯苓丸
- 茯苓饮
- 茯苓圆
- 茯苓粥
- 白茯苓汤
- 白茯苓丸
- 赤茯苓煎
- 赤茯苓汤
- 赤茯苓丸
- 赤茯苓饮
- 大茯苓汤
- 大茯苓丸
- 茯苓饼子
- 茯苓皮汤
- 茯苓术散
- 茯苓饮子
- 茯苓煮散
- 八制茯苓丸
- 白术茯苓汤
- 白术茯苓丸
- 半夏茯苓汤
- 半夏茯苓丸
- 奔豚茯苓汤
- 补肾茯苓丸
- 参附茯苓汤
- 参麦茯苓粥
- 柴胡茯苓汤
- 辰砂茯苓丸
- 沉香茯苓丸
- 川连茯苓汤
- 垂命茯苓丸
- 大黄茯苓丸
- 导水茯苓汤
- 丁香茯苓汤
- 防风茯苓汤
- 防己茯苓汤
- 防已茯苓汤
- 茯苓安心汤
- 茯苓白术散
- 茯苓白术汤
- 茯苓半夏汤
- 茯苓半夏丸
- 茯苓贝母汤
- 茯苓补心汤
- 茯苓菖蒲丸
- 茯苓川芎汤
- 茯苓大黄汤
- 茯苓大枣粥
- 茯苓导水汤
- 茯苓地黄汤
- 茯苓二陈汤
- 茯苓分气饮
- 茯苓甘草汤
- 茯苓甘露饮
- 茯苓钩藤汤
- 茯苓桂枝汤
- 茯苓厚朴汤
- 茯苓琥珀散
- 茯苓琥珀汤
- 茯苓琥珀丸
- 茯苓黄连丸
- 茯苓黄耆汤
- 茯苓建中汤
- 茯苓椒目丸
- 茯苓蠲暑饮
- 茯苓开胃散
- 茯苓理中汤
- 茯苓利膈汤
- 茯苓六合汤
- 茯苓麻黄汤
- 茯苓木通汤
- 茯苓内托散
- 茯苓前胡汤
- 茯苓人参散
- 茯苓戎盐汤
- 茯苓渗湿汤
- 茯苓升麻汤
- 茯苓生化汤
- 茯苓石膏汤
- 茯苓石脂汤
- 茯苓四逆汤
- 茯苓苏子丸
- 茯苓天麻汤
- 茯苓调血汤
- 茯苓调中散
- 茯苓菟丝丸
- 茯苓五皮散
- 茯苓五味丸
- 茯苓陷胸汤
- 茯苓消气丸
- 茯苓杏仁煎
- 茯苓造化糕
- 茯苓燥湿汤
- 茯苓泽泻汤
- 茯苓正气散
- 茯苓栀子散
- 茯苓钟乳丸
- 茯苓茱萸丸
- 茯苓猪肾汤
- 茯苓煮鸡肝
- 茯苓佐经汤
- 浮萍茯苓丸
- 附子茯苓汤
- 桂枝茯苓汤
- 桂枝茯苓丸
- 厚朴茯苓汤
- 胡麻茯苓面
- 琥珀茯苓膏
- 琥珀茯苓丸
- 黄连茯苓丸
- 黄耆茯苓汤
- 加减茯苓汤
- 加减茯苓丸
- 加味茯苓汤
- 加味茯苓饮
- 经效茯苓汤
- 橘皮茯苓汤
- 橘皮茯苓丸
- 巨胜茯苓丸
- 理中茯苓汤
- 鲤鱼茯苓汤
- 芡实茯苓粥
- 人参茯苓酒
- 人参茯苓丸
- 人参茯苓粥
- 水肿茯苓煎
- 葶苈茯苓丸
- 土茯苓合剂
- 茵陈茯苓汤
- 知母茯苓汤
- 治痰茯苓丸
- 白茯苓陈皮丸
- 半夏茯苓饮子
- 赤小豆茯苓汤
- 二物茯苓粉散
- 茯苓车前子饮
- 茯苓车前子粥
- 茯苓菊花浸酒
- 茯苓小泽泻汤
- 山药茯苓包子
- 土茯苓猪骨汤
- 八味茯苓补心汤
- 白术茯苓干姜汤
- 半夏茯苓陈皮汤
- 补虚人参茯苓丸
- 柴胡芍药茯苓汤
- 茯苓参甘厚朴汤
- 茯苓橘皮杏仁汤
- 茯苓杏仁甘草汤
- 茯苓栀子茵陈汤
- 桂枝茯苓当归汤
- 桂枝茯苓人参汤
- 加减半夏茯苓汤
- 加味半夏茯苓汤
- 加味茯苓半夏汤
- 小半夏加茯苓汤
- 茯苓安肝定精神丸
- 茯苓四逆加半夏汤
- 茯苓四逆加石脂汤
- 桂枝加当归茯苓汤
- 土茯苓通淋止痛汤
- 半夏茯苓汤加丁香汤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 茯苓桂枝参甘耆附麻黄汤
- 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汤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 目录
- 《太平圣惠方》茯苓散
- 《圣济总录》茯苓散
- 《圣惠》茯苓散
- 《卫生总微》茯苓散
- 《圣惠》茯苓散
- 《圣济总录》茯苓散
- 《医方类聚》茯苓散
- 《圣济总录》茯苓散
- 《圣济总录》茯苓散
- 《圣济总录》茯苓散
- 《苏沈良方》茯苓散
- 《圣济总录》茯苓散
- 《圣济总录》茯苓散
- 《外台》茯苓散
- 《医方类聚》茯苓散
- 《妇人良方》茯苓散
- 《普济方》茯苓散
- 《医统》茯苓散
- 《普济方》茯苓散
- 《普济方》茯苓散
- 《直指小儿》茯苓散
- 《圣惠》茯苓散
- 《普济方》茯苓散
- 《圣惠》茯苓散
- 《普济方》茯苓散
- 《圣惠》茯苓散
- 《圣惠》茯苓散
- 《圣惠》茯苓散
- 《圣惠》茯苓散
- 《圣惠》茯苓散
- 《圣济总录》茯苓散
- 《妇人良方》茯苓散
- 《圣济总录》茯苓散
- 《明医指掌》茯苓散
- 《云岐子保命集》茯苓散
- 《冯氏锦囊秘录》茯苓散
- 《御药院方》茯苓散
- 《急救仙方》茯苓散
- 《普济方》茯苓散
- 《鸡峰》茯苓散
- 《永乐大典》茯苓散
- 《圣济总录》茯苓散
- 《杨氏家藏方》茯苓散
- 《宣明论》茯苓散
- 《本事》茯苓散
- 《眼科龙木论》茯苓散
- 《妇人大全良方》茯苓散
- 《妇人大全良方》茯苓散
- 《普济本事方》茯苓散
- 《普济本事方》茯苓散
- 《苏沈良方》茯苓散
- 《明目至宝》茯苓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30克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30克(汤洗,去白、瓤,焙)芎藭15克 白术15克 人参30克(去芦头)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冷水调下。如男子小便中有余沥、漏精、梦泄,用温酒调下,空心服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圣惠》卷五十八: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3两,白术1两,葵子1合,赤芍药1两,木通2两(锉),榆皮3两(锉),白茅根1握(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葱白3茎,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卫生总微》卷七: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陈皮3分,桔梗(去芦)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6分,加生姜2片,煎至4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七
《圣惠》卷七十七: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桔梗(去芦头)1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去芦头)1两,桂心1两,当归(锉,微炒)1两,钩藤1两,独活1两,桑寄生1两,赤芍药(炙微赤,锉)1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三六: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郁李仁(去皮)1两半,赤芍药1两半,大腹2个(并子),百合柴胡(去苗)1两,桑根白皮(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知母(锉,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茯苓饮”。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三六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栀子仁1两,黄芩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加青竹茹1分,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贯众1两,缩砂仁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用1钱匕,掺喉中,以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两,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节)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新汲水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两,葶苈(纸上炒)半两,人参1两,防风(去叉)1两,泽泻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狼毒(锉,醋炒)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两,干姜(炮)1两,赤小豆(炒)1两,大戟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3分,猪苓(去黑皮)3分,女萎3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日2次,夜1次。小便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苏沈良方》卷六:茯苓散
【处方】坚白茯苓。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空心、食前、临卧温水调下,日4-5次。
【摘录】《苏沈良方》卷六
《圣济总录》卷十二: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茯神(去木)1两,人参半两,远志(去心)半两,海金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煎瞿麦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分,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白僵蚕(炒)半两,羚羊角(镑)半两,菊花半两,甘草(炙,锉)1分,牛黄(研)1分,铁粉(研)1分。
【制法】上为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外台》卷十七引《素女经》:茯苓散
【处方】茯苓、钟乳(研)、云母粉、石斛、菖蒲、柏子仁、菟丝子、续断、杜仲、天门冬(去心)、牛膝、五味子、泽泻、远志(去心)、甘菊花、蛇床子、薯蓣、山茱萸、天雄(炮)、石韦(去毛)、干地黄、苁蓉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酒下,日2次。20日知,30日病悉愈,100日以上体气康强。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素女经》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茯苓散
【处方】赤苓1两,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妇人良方》卷十九:茯苓散
【处方】茯苓(一方使茯神)12分,生地黄12分,远志10分,白薇10分,龙齿10分,防风8分,人参8分,独活8分(同为末)。
【用法用量】上以银1大斤,水1斗5升,煎取7升,下诸药,煎取3升,分3次温服。
【摘录】《妇人良方》卷十九
《普济方》卷三九四:茯苓散
【制法】上为末。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医统》卷二十:茯苓散
【处方】茯苓8分,麦门冬8分,通草8分,升麻8分,紫菀1钱,知母1钱,桂心4分,赤石脂、淡竹叶10片,大枣2个。
【用法用量】水2盏,煎8分,温服。
【摘录】《医统》卷二十
《普济方》卷三五一:茯苓散
【处方】茯苓6分,人参6分,当归6分,甘草6分,生姜4分,陈皮4分,厚朴8分。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煎取8合,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一
《普济方》卷二一二:茯苓散
【制法】上为细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茯苓丸”。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二
《直指小儿》卷四:茯苓散
【处方】京三棱半两,蓬莪术(煨)半两,缩砂仁半两,赤茯苓半两,青皮2钱半,陈皮2钱半,滑石2钱半,甘草(微炙)2钱半。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麦门冬、灯心煎汤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四
《圣惠》卷二十六: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芍药1两半,甘草1两(炙微赤,锉),羚羊角屑1两,防风1两(去芦头),黄耆1两(锉),桂心半两,芎藭1两,麦门冬1两(去心),地骨皮3分,磁石1两半(捣碎,水淘,去赤汁),当归1两,牛膝1两(去苗),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空腹及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普济方》卷三十三:茯苓散
【别名】锁阳丹
【处方】茯苓、猪苓、木馒头(去皮子)各等分(一方不用猪苓)。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
《圣惠》卷四十五: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木通3分(锉),大黄2两(锉碎,微炒),诃黎勒皮1两,槟榔1两,桔梗3分(去芦头),茎叶1两,鳖甲2两(涂醋,炙令微黄,去裙襕),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普济方》卷三五三:茯苓散
【处方】茯苓、远志、人参、麦门冬、桂心、生地黄、当归、龙齿、白芍药、羚羊角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三
《圣惠》卷十一: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半两,白术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活人书》卷十八)。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二十六: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2两,黄耆2两(锉),牛膝1两(去苗),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白芍药1两,白术1两,石斛1两(去根),当归1两,沉香1两,桂心1两,芎藭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方出《圣惠》卷二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三:茯苓散
【处方】酸枣仁(微炒)3两,白茯苓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白芍药3两,紫苏茎叶3两,黄耆(锉)3两,人参(去芦头)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二十九: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生干地黄1两,人参1两(去芦头),前胡2两(去芦头),枳实1两(麸炒微黄),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射干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四十五: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半夏3分(洗7遍去滑),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前胡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1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木香1两,杜仲(切,炒)1两,菖蒲1两,熟干地黄(焙)1两,柏子仁(研)1两,秦艽(去苗土)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焙干)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皮(炮)1两,赤石脂1两,当归(切,焙)1两,五加皮(锉)1两,牛角(角思)(烧灰)1两,乌贼鱼骨(去甲)1两,艾叶灰(烧存性)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糯米饮调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方出《妇人良方》卷十九,名见《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九:茯苓散
【处方】人参8分,甘草8分,芍药8分,当归8分,生姜8分,远志10分,茯苓10分,桂心6分,麦门冬12分,大枣12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温服。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黄耆(薄切)1两,酸石榴皮(切,炒)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热酒调,温服,米饮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明医指掌》卷九:茯苓散
【处方】人参1钱(去芦),甘草(炙)1钱,山药1钱,当归1钱(炒),白茯苓8分,桂心5分,麦冬1钱,远志2钱(去心),大枣2枚,生姜5钱。
【制法】上锉。
【用法用量】水2盏,煎1盏服。
【摘录】《明医指掌》卷九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槟榔3钱,桂心5钱,大腹皮5钱,川茴香(炮,炒)5钱,良姜5钱。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沸汤点服。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冯氏锦囊秘录》卷十八:茯苓散
【处方】茯苓1两,当归5钱,川芎5钱,桂心5钱,白芍5钱,黄耆5钱,人参5钱,熟地5钱。
【用法用量】水2钟,加猪肾1双,去脂膜细研,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1钟,去肾、生姜、大枣,加没药5分,煮取7分,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冯氏锦囊秘录》卷十八
《御药院方》卷九: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去皮),细辛(去苗)1两,香白芷1两,寒水石(生用,研)4两。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擦牙痛处,含口良久,吐去津,然后用温水潄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急救仙方》卷三:茯苓散
【处方】茯苓1两,人参1两,芍药1两,山栀子1两,甘草1两,紫苏1两,麦门冬1两,瞿麦1两,连翘2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急救仙方》卷三
《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婴方》:茯苓散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金银薄荷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婴方》
《鸡峰》卷十八:茯苓散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普济方》引《十便良方》本方用法:每服二钱。
【摘录】《鸡峰》卷十八
《永乐大典》卷八○二○引《普济经验加减方》:茯苓散
【处方】茯苓(去皮)7钱半,茯神7钱半,人参(去芦头)7钱半,远志(去心)7钱半,甘草7钱半,龙骨半两,防风半两,麦门冬(去心)1两,生地黄1两,犀角1两(末)。
【制法】上为末,分作3服。
【用法用量】水1升半,煎至1升,3次服。
【摘录】《永乐大典》卷八○二○引《普济经验加减方》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先用水煮30沸,晒干)4两,菊花2两,钟乳(取如鹅管、蝉翼光明者,先入银器中放在5-6斗釜中,乃添水于釜内9分,釜底燃火令如鱼目沸3复时,每1复时,换水净洗刷后添水,慢火煎令鱼目沸,日足取出,入乳钵内,研极细,入水少许,更研如稀糊,乃取澄晒干,更研如粉)1两,云母(取黄白光明者,簇于大方砖上,以炭火7斤,煅通赤,从旦至暮取出,去灰,为末,入绢袋于大盆中摆之按揉,令水内澄取出晒干,更研如粉)1两,菖蒲(九节者,米泔浸3复时,逐日换泔,日足,切,晒干)半两,栝楼根半两,赤石脂(研如粉,水飞过,晒干,更研)半两,山茱萸(微炒)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牛膝半两,菟丝子(酒浸3日,控干捣末)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续断半两,杜仲(去粗皮,炙)半两,山芋半两,蛇床子(微炒)半两,柏子仁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半两,牡丹皮半两,人参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石斛(去根节)半两,白术半两,石长生(去根节,微炙)半两,牡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苦参半两,玄参(水洗,麸炒焦)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牡荆子半两、狗脊(去毛)半两,紫菀(水洗,去土,晒干)半两,干姜(炮裂)半两,黄耆(炙,锉)半两,泽泻半两,甘草(水蘸,炙)半两,芍药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沙参半两,远志(去心,焙)半两,石南叶(暖水流控干,炙)半两,牡蛎(捣末,水和作团,转飞取晒干)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日3次,空心、日午、近晚各1次。20日见效,45日诸疾并愈,1年可还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杨氏家藏方》卷九: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去皮)2两,缩砂仁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盐2钱,用精羊肉批作大片,掺药在上,炙熟。
【用法用量】空心食之,然后饮酒1-2盏。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宣明论》卷八:茯苓散
【别名】槟榔散
【处方】芫花(醋拌,炒)3钱半,泽泻3钱半,郁李仁3钱半,甜葶苈3钱半,汉防己3钱半,藁本3钱半,陈皮(去白)半两,白茯苓半两,白槟榔半两,瞿麦半两,滑石7钱半,大戟7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般气肿。
【用法用量】槟榔散(《普济方》卷一九二引《医方集成》)。方中茯苓原脱,据《袖珍》补。
【注意】忌盐食百日。
【摘录】《宣明论》卷八
《本事》卷四:茯苓散
【处方】郁李仁(去皮尖,微炒)4钱,槟榔2个,赤茯苓(去皮)1钱,白术1钱,甘遂(切片,炒)1钱,橘皮1钱半(去白)。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姜、枣汤调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郁李仁气味辛平而润,入手、足太阴、阳明;槟榔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太阳,能消积气;赤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阳明;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甘遂气味苦寒,入足太阳,泄水之圣药;橘皮气味苦辛微温,入手太阴。此因湿邪肿满,小溲不利,故用分消群剂,使水气下泄,惟恐土衰,水不能去,以术培土,姜、枣和营卫,则溺得通利,岂有不奏绩耶。
【摘录】《本事》卷四
《眼科龙木论》卷七:茯苓散
【处方】白附子5钱,玄参5钱,白茯苓7钱5分,川续断、白僵蚕。
【功能主治】小眦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钟半,煎至半钟,去滓温服。
【摘录】《眼科龙木论》卷七

茯苓散
- 茯苓散《妇人大全良方》
- 茯苓散《妇人大全良方》
- 茯苓散《明目至宝》
- 茯苓散《普济本事方》
- 白茯苓散【方剂大全】
- 白茯苓散《妇人大全良方》
- 赤茯苓散【方剂大全】
- 赤茯苓散《冯氏锦囊秘录》
- 艾煎茯苓散【方剂大全】
- 艾煎茯苓散《医方考》
- 白术茯苓散【方剂大全】
- 补药茯苓散【方剂大全】
- 大豆茯苓散【方剂大全】
- 大圣茯苓散【方剂大全】
- 当归茯苓散《妇人大全良方》
- 固齿茯苓散【方剂大全】
- 黄耆茯苓散【方剂大全】
- 金箔茯苓散【方剂大全】
- 葵子茯苓散【方剂大全】
- 葵子茯苓散《金匮悬解》
- 葵子茯苓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全生茯苓散《仁术便览》
- 补肝白茯苓散【方剂大全】
- 淮南子茯苓散【方剂大全】
- 葵子茯苓散方《医宗金鉴》
- 《良方》茯苓散《普济本事方》
- 加味葵子茯苓散【方剂大全】
- 调脉理中茯苓散【方剂大全】
- 治梦中遗泄,茯苓散。《苏沈良方》
- 治梦中遗泄,茯苓散。《苏沈良方》
茯苓
- 茯苓【本草纲目】
- 茯苓【本草纲目】图文版
- 茯苓【中草药图片】
- 茯苓【中药】
- 茯苓【中药大全】
- 茯苓【中药图谱】
- 茯苓《本草备要》
- 茯苓《本草便读》
- 茯苓《本草乘雅半偈》
- 茯苓《本草乘雅半偈》
- 茯苓《本草崇原》
- 茯苓《本草崇原》
- 茯苓《本草从新》
- 茯苓《本草撮要》
- 茯苓《本草分经》
- 茯苓《本草分经》
- 茯苓《本草分经》
- 茯苓《本草分经》
- 茯苓《本草纲目》
- 茯苓《本草害利》
- 茯苓《本草经集注》
- 茯苓《本草经解》
- 茯苓《本草经解》
- 茯苓《本草蒙筌》
- 茯苓《本草求真》
- 茯苓《本草思辨录》
- 茯苓《本草思辨录》
- 茯苓《本草图经》
- 茯苓《本草图经》
- 茯苓《本草衍义》
- 茯苓《本草易读》
- 茯苓《本草易读》
- 茯苓《本经逢原》
- 茯苓《顾松园医镜》
- 茯苓《雷公炮炙论》
- 茯苓《雷公炮炙论》
- 茯苓《名医别录》
- 茯苓《千金翼方》
- 茯苓《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茯苓《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茯苓《汤液本草》
- 茯苓《吴普本草》
- 茯苓《新修本草》
- 茯苓《药鉴》
- 茯苓《药鉴》
- 茯苓《药笼小品》
- 茯苓《药笼小品》
- 茯苓《药征》
- 茯苓《药征》
- 茯苓《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茯苓《长沙药解》
- 茯苓《长沙药解》
- 茯苓《证类本草》
- 茯苓《证类本草》
- 茯苓《中药学》
- 白茯苓《得配本草》
- 白茯苓《冯氏锦囊秘录》
- 白茯苓《雷公炮制药性解》
- 白茯苓《外科全生集》
- 白茯苓《药性切用》
- 白茯苓《医学入门》
- 白茯苓《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赤茯苓【本草纲目】
- 赤茯苓【中药大全】
- 赤茯苓《本草崇原》
- 赤茯苓《本草分经》
- 赤茯苓《本草分经》
- 赤茯苓《本草害利》
- 赤茯苓《外科全生集》
- 服茯苓《千金翼方》
- 服茯苓《千金翼方》
- 服茯苓《饮膳正要》
- 茯苓饼【方剂大全】
- 茯苓饼【健体活血偏方】
- 茯苓饼【膳食养生】
- 茯苓茶《茶饮保健》
- 茯苓丹【方剂大全】
- 茯苓粉【方剂大全】
- 茯苓膏【方剂大全】
- 茯苓糕【方剂大全】
- 茯苓煎【方剂大全】
- 茯苓酒【方剂大全】
- 茯苓酒《饮膳正要》
- 茯苓面【方剂大全】
- 茯苓面《医学入门》
- 茯苓皮【本草纲目】
- 茯苓皮【中药大全】
- 茯苓皮《本草崇原》
- 茯苓神《本草害利》
- 茯苓苏【方剂大全】
- 茯苓酥【方剂大全】
- 茯苓汤【方剂大全】
- 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汤《冯氏锦囊秘录》
- 茯苓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茯苓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茯苓汤《仙传外科集验方》
- 茯苓丸【方剂大全】
- 茯苓丸《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丸《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丸《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丸《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丸《冯氏锦囊秘录》
- 茯苓丸《冯氏锦囊秘录》
- 茯苓丸《冯氏锦囊秘录》
- 茯苓丸《妇人大全良方》
- 茯苓丸《普济本事方》
- 茯苓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茯苓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茯苓丸《外科理例》
- 茯苓丸《医方论》
- 茯苓丸《医学心悟》
- 茯苓饮【方剂大全】
- 茯苓饮《金匮悬解》
- 茯苓圆【方剂大全】
- 茯苓粥【方剂大全】
- 茯苓粥【偏方】
- 茯苓粥《医学入门》
- 土茯苓【本草纲目】
- 土茯苓【本草纲目】图文版
- 土茯苓【中草药图片】
- 土茯苓【中药大全】
- 土茯苓【中药图谱】
- 土茯苓《本草备要》
- 土茯苓《本草便读》
- 土茯苓《本草乘雅半偈》
- 土茯苓《本草乘雅半偈》
- 土茯苓《本草从新》
- 土茯苓《本草撮要》
- 土茯苓《本草分经》
- 土茯苓《本草分经》
- 土茯苓《本草纲目》
- 土茯苓《本草求真》
- 土茯苓《本草易读》
- 土茯苓《本草易读》
- 土茯苓《本草择要纲目》
- 土茯苓《本草择要纲目》
- 土茯苓《本经逢原》
- 土茯苓《得配本草》
- 土茯苓《冯氏锦囊秘录》
- 土茯苓《外科全生集》
- 土茯苓《药笼小品》
- 土茯苓《药笼小品》
- 土茯苓《药性切用》
- 土茯苓《玉楸药解》
- 土茯苓《中药炮制》
- 土茯苓《中药学》
- 白茯苓汤【方剂大全】
- 白茯苓丸【方剂大全】
- 白茯苓丸《汤头歌诀》
- 白茯苓丸《汤头歌诀》
- 白茯苓丸《医方论》
- 白土茯苓【中药大全】
- 赤茯苓煎【方剂大全】
- 赤茯苓汤【方剂大全】
- 赤茯苓丸【方剂大全】
- 赤茯苓饮【方剂大全】
- 大茯苓汤【方剂大全】
- 大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大茯苓丸【方剂大全】
- 饵茯苓方《备急千金要方》
- 服茯苓赋《苏沈良方》
- 服茯苓赋《苏沈良方》
- 服茯苓说《苏沈良方》
- 服茯苓说《苏沈良方》
- 茯苓包子《保健药膳》
- 茯苓包子《保健药膳》
- 茯苓包子《食物疗法》
- 茯苓贝梨【食物解毒偏方】
- 茯苓饼子【方剂大全】
- 茯苓蚕茶《茶饮保健》
- 茯苓粉粥《保健药膳》
- 茯苓粉粥《保健药膳》
- 茯苓膏方《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皮汤【方剂大全】
- 茯苓术散【方剂大全】
- 茯苓酥方《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酸奶【膳食养生】
- 茯苓小方【药物养生】
- 茯苓饮子【方剂大全】
- 茯苓饮子《仁术便览》
- 茯苓煮散【方剂大全】
- 黄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黄茯苓汤《仙传外科集验方》
- 土茯苓茶《茶饮保健》
- 八制茯苓丸【方剂大全】
- 白赤、茯苓《本草择要纲目》
- 白术茯苓汤【方剂大全】
- 白术茯苓汤《医方考》
- 白术茯苓丸【方剂大全】
- 半夏茯苓汤【方剂大全】
- 半夏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半夏茯苓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半夏茯苓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半夏茯苓汤《医方考》
- 半夏茯苓丸【方剂大全】
- 奔豚茯苓汤【方剂大全】
- 补肾茯苓丸【方剂大全】
- 参附茯苓汤【方剂大全】
- 参麦茯苓粥【方剂大全】
- 柴胡茯苓汤【方剂大全】
- 车前茯苓茶《茶饮保健》
- 辰砂茯苓丸【方剂大全】
- 沉香茯苓茶《茶饮保健》
- 沉香茯苓丸【方剂大全】
- 川连茯苓汤【方剂大全】
- 川连茯苓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垂命茯苓丸【方剂大全】
- 大黄茯苓丸【方剂大全】
- 导水茯苓汤【方剂大全】
- 丁香茯苓汤【方剂大全】
- 防风茯苓汤【方剂大全】
- 防己茯苓汤【方剂大全】
- 防己茯苓汤《金匮悬解》
- 防己茯苓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防己茯苓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防已茯苓汤【方剂大全】
- 防已茯苓汤《伤寒杂病论》
- 茯苓安心汤【方剂大全】
- 茯苓白术茶《茶饮保健》
- 茯苓白术散【方剂大全】
- 茯苓白术汤【方剂大全】
- 茯苓白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茯苓半夏汤【方剂大全】
- 茯苓半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茯苓半夏丸【方剂大全】
- 茯苓贝母汤【方剂大全】
- 茯苓补心汤【方剂大全】
- 茯苓补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 茯苓补心汤《仁术便览》
- 茯苓补心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茯苓菖蒲丸【方剂大全】
- 茯苓赤芍茶《茶饮保健》
- 茯苓川芎汤【方剂大全】
- 茯苓大黄汤【方剂大全】
- 茯苓大枣粥【方剂大全】
- 茯苓导水汤【方剂大全】
- 茯苓地黄汤【方剂大全】
- 茯苓二陈汤【方剂大全】
- 茯苓分气饮【方剂大全】
- 茯苓分气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茯苓甘草汤【方剂大全】
- 茯苓甘草汤《伤寒括要》
- 茯苓甘草汤《伤寒寻源》
- 茯苓甘草汤《伤寒寻源》
- 茯苓甘草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茯苓甘草汤《医方考》
- 茯苓甘草汤《医方论》
- 茯苓甘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甘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甘草证《医学摘粹》
- 茯苓甘露饮【方剂大全】
- 茯苓钩藤汤【方剂大全】
- 茯苓桂枝茶《茶饮保健》
- 茯苓桂枝汤【方剂大全】
- 茯苓厚朴汤【方剂大全】
- 茯苓琥珀散【方剂大全】
- 茯苓琥珀汤【方剂大全】
- 茯苓琥珀丸【方剂大全】
- 茯苓黄连丸【方剂大全】
- 茯苓黄耆汤【方剂大全】
- 茯苓建中汤【方剂大全】
- 茯苓椒目丸【方剂大全】
- 茯苓蠲暑饮【方剂大全】
- 茯苓开胃散【方剂大全】
- 茯苓理中汤【方剂大全】
- 茯苓利膈汤【方剂大全】
- 茯苓六合汤【方剂大全】
- 茯苓麻黄汤【方剂大全】
- 茯苓木通汤【方剂大全】
- 茯苓内托散【方剂大全】
- 茯苓前胡汤【方剂大全】
- 茯苓人参散【方剂大全】
- 茯苓戎盐汤【方剂大全】
- 茯苓戎盐汤《金匮悬解》
- 茯苓戎盐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山药茶《茶饮保健》
- 茯苓渗湿汤【方剂大全】
- 茯苓渗湿汤《冯氏锦囊秘录》
- 茯苓渗湿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茯苓升麻汤【方剂大全】
- 茯苓升麻汤《医学心悟》
- 茯苓生化汤【方剂大全】
- 茯苓石膏汤【方剂大全】
- 茯苓石脂汤【方剂大全】
- 茯苓四逆汤【方剂大全】
- 茯苓四逆汤《删补名医方论》
- 茯苓四逆汤《伤寒括要》
- 茯苓四逆汤《伤寒寻源》
- 茯苓四逆汤《伤寒寻源》
- 茯苓四逆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茯苓四逆汤《医宗金鉴》
- 茯苓四逆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苏子丸【方剂大全】
- 茯苓苏子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茯苓天麻汤【方剂大全】
- 茯苓调血汤【方剂大全】
- 茯苓调中散【方剂大全】
- 茯苓菟丝丸【方剂大全】
- 茯苓五皮散【方剂大全】
- 茯苓五味丸【方剂大全】
- 茯苓夏姜茶《茶饮保健》
- 茯苓陷胸汤【方剂大全】
- 茯苓消气丸【方剂大全】
- 茯苓消肿茶《茶饮保健》
- 茯苓杏仁煎【方剂大全】
- 茯苓造化糕【方剂大全】
- 茯苓燥湿汤【方剂大全】
- 茯苓泽泻汤【方剂大全】
- 茯苓泽泻汤《金匮悬解》
- 茯苓泽泻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茯苓泽泻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正气散【方剂大全】
- 茯苓栀子散【方剂大全】
- 茯苓止利茶《茶饮保健》
- 茯苓钟乳丸【方剂大全】
- 茯苓茱萸丸【方剂大全】
- 茯苓猪肾汤【方剂大全】
- 茯苓煮鸡肝【方剂大全】
- 茯苓佐经汤【方剂大全】
- 浮萍茯苓丸【方剂大全】
- 附子茯苓汤【方剂大全】
- 枸杞茯苓茶【偏方】
- 桂枝茯苓汤【方剂大全】
- 桂枝茯苓丸【方剂大全】
- 桂枝茯苓丸《金匮悬解》
- 桂枝茯苓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桂枝茯苓丸《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厚朴茯苓汤【方剂大全】
- 胡麻茯苓面【方剂大全】
- 琥珀茯苓膏【方剂大全】
- 琥珀茯苓丸【方剂大全】
- 黄连茯苓丸【方剂大全】
- 黄耆茯苓汤【方剂大全】
- 加减茯苓汤【方剂大全】
- 加减茯苓丸【方剂大全】
- 加味茯苓汤【方剂大全】
- 加味茯苓饮【方剂大全】
- 经效茯苓汤【方剂大全】
- 橘皮茯苓汤【方剂大全】
- 橘皮茯苓丸【方剂大全】
- 巨胜茯苓丸【方剂大全】
- 理中茯苓汤【方剂大全】
- 鲤鱼茯苓汤【方剂大全】
- 莲子茯苓糕《保健药膳》
- 莲子茯苓糕《保健药膳》
- 葡萄茯苓茶《茶饮保健》
- 芡实茯苓粥【方剂大全】
- 芡实茯苓粥《保健药膳》
- 芡实茯苓粥《保健药膳》
- 人参茯苓酒【方剂大全】
- 人参茯苓汤【补气补血偏方】
- 人参茯苓丸【方剂大全】
- 人参茯苓粥【方剂大全】
- 人参茯苓粥《重楼玉钥》
- 水肿茯苓煎【方剂大全】
- 葶苈茯苓丸【方剂大全】
- 土茯苓合剂【方剂大全】
- 土茯苓简介【中药基础】
- 外台茯苓饮《医宗金鉴》
- 茵陈茯苓汤【方剂大全】
- 茵陈茯苓汤《医方考》
- 知母茯苓汤【方剂大全】
- 知母茯苓汤《仁术便览》
- 知母茯苓汤《外科理例》
- 指迷茯苓丸《删补名医方论》
- 指迷茯苓丸《时方歌括》
- 指迷茯苓丸《医方考》
- 指迷茯苓丸《医宗金鉴》
- 治痰茯苓丸【方剂大全】
- 治痰茯苓丸《是斋百一选方》
- 竹沥茯苓茶《茶饮保健》
- 白茯苓陈皮丸【方剂大全】
- 半夏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半夏茯苓饮子【方剂大全】
- 半夏加茯苓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赤茯苓(附)《本草崇原》
- 赤小豆茯苓汤【方剂大全】
- 二物茯苓粉散【方剂大全】
- 二物茯苓粉散《备急千金要方》
- 防己茯苓汤方《医宗金鉴》
- 茯苓(白赤)《本草择要纲目》
- 茯苓(茯神)《本草新编》
- 茯苓(茯神)《本草新编》
- 茯苓、茯神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茯苓、茯神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茯苓车前子饮【方剂大全】
- 茯苓车前子粥【方剂大全】
- 茯苓车前子粥【健体活血偏方】
- 茯苓甘草汤方《伤寒论》
- 茯苓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甘草汤方《医宗金鉴》
- 茯苓菊花浸酒【方剂大全】
- 茯苓皮(附)《本草崇原》
- 茯苓戎盐汤方《医宗金鉴》
- 茯苓四逆汤方《伤寒论》
- 茯苓四逆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四逆汤方《医宗金鉴》
- 茯苓五味子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茯苓小泽泻汤【方剂大全】
- 茯苓泽泻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泽泻汤方《医宗金鉴》
- 茯苓真假识别【中药鉴别】
- 桂枝茯苓丸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茯苓丸方《医宗金鉴》
- 桂枝茯苓丸证《临证实验录》
- 桂枝茯苓丸证《临证实验录》
- 黄连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栝蒌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麻黄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山药茯苓包子【方剂大全】
- 山药茯苓包子《保健药膳》
- 山药茯苓包子《保健药膳》
- 土茯苓炖猪骨【偏方】
- 土茯苓炖猪骨【食物解毒偏方】
- 土茯苓猪骨汤【方剂大全】
- 土茯苓猪骨汤《食物疗法》
- 泻利药之茯苓【中药基础】
- 张真君茯苓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外台》茯苓饮《删补名医方论》
- 八味茯苓补心汤【方剂大全】
- 白术茯苓干姜汤【方剂大全】
- 白术茯苓干姜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半夏茯苓陈皮汤【方剂大全】
- 半夏加茯苓汤方《医宗金鉴》
- 补虚人参茯苓丸【方剂大全】
- 柴胡芍药茯苓汤【方剂大全】
- 茯苓病虫害防治【中药种贮】
- 茯苓参甘厚朴汤【方剂大全】
- 茯苓大枣山药粥【健胃补肾偏方】
- 茯苓大枣山药粥【偏方】
- 茯苓的炮制方法【中药炮制】
- 茯苓橘皮杏仁汤【方剂大全】
-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剂大全】
- 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悬解》
- 茯苓杏仁甘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栀子茵陈汤【方剂大全】
- 茯苓种植新方法【中药种贮】
- 桂枝茯苓当归汤【方剂大全】
- 桂枝茯苓人参汤【方剂大全】
- 加减半夏茯苓汤【方剂大全】
- 加味半夏茯苓汤【方剂大全】
- 加味茯苓半夏汤【方剂大全】
- 莲子赤豆茯苓羹【偏方】
- 莲子茯苓糕养生【膳食养生】
- 人参茯苓生姜粥《保健药膳》
- 人参茯苓生姜粥《保健药膳》
- 湿气重 喝茯苓【膳食养生】
- 苏辙疗疾用茯苓【中医文化中医八卦】
- 土茯苓(光菝)《滇南本草》
- 土茯苓(光菝)《滇南本草》
- 土茯苓真假识别【中药鉴别】
- 小半夏茯苓汤方《医宗金鉴》
-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剂大全】
- 小半夏加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半夏加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悬解》
- 小半夏加茯苓汤《删补名医方论》
- 小半夏加茯苓汤《汤头歌诀》
- 小半夏加茯苓汤《汤头歌诀》
- 小半夏加茯苓汤《医方论》
- 小半夏加茯苓汤《医学心悟》
- 小半夏加茯苓汤《医宗金鉴》
-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安肝定精神丸【方剂大全】
- 茯苓白术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白术戎盐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的种植和加工【中药种贮】
- 茯苓酒二(眩晕)【百病药酒】
- 茯苓四逆加半夏汤【方剂大全】
- 茯苓四逆加石脂汤【方剂大全】
-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医宗金鉴》
- 茯苓与薏苡仁异同【中药鉴别】
- 桂枝加当归茯苓汤【方剂大全】
- 土茯苓(金荞麦)《滇南本草》
- 土茯苓(金荞麦)《滇南本草》
- 土茯苓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土茯苓通淋止痛汤【方剂大全】
-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加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治疗虚劳—茯苓酒【偏方】
- 半夏茯苓汤加丁香汤【方剂大全】
- 茯苓车前子粥治带下【带下病偏方】
-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剂大全】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伤寒括要》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伤寒寻源》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伤寒寻源》
- 茯苓桂枝甘草白术证《医学摘粹》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剂大全】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伤寒括要》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伤寒寻源》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伤寒寻源》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医方考》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金匮悬解》
-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芝麻相配治痔疮【部位养生】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剂大全】
- 桂枝茯苓丸的新用途【妇科妇科用药】
- 野茯苓的采挖及加工【中药种贮】
- 益寿延年中药之茯苓【药物养生】
- 长寿饮食秘方茯苓粥【长寿秘诀】
- 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方《伤寒杂病论》
-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伤寒论》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医宗金鉴》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医宗金鉴》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伤寒论》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医宗金鉴》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医宗金鉴》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医宗金鉴》
-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剂大全】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伤寒括要》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伤寒寻源》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伤寒寻源》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证《医学摘粹》
-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伤寒杂病论》
- 健脾方茯苓大枣山药粥【补气补血偏方】
- 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方《伤寒杂病论》
- 面色萎黄—人参茯苓酒【偏方】
-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方《医宗金鉴》
- 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 早点——茯苓糕(饼)《趣味中医》
- 早点——茯苓糕(饼)《趣味中医》
- 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半夏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桂枝参甘耆附麻黄汤【方剂大全】
- 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汤【方剂大全】
- 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医述》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论》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医宗金鉴》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剂大全】
- 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伤寒杂病论》
- 肩背伛偻—茯苓菊花浸酒【偏方】
- 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方《临症验舌法》
-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品种不同 功效有差异【中药基础】
- 茯苓酥秘方(华佗茯苓酥)《华佗神方》
- 茯苓用药部位不同功用不一【中药基础】
-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删补名医方论》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删补名医方论》
-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医宗金鉴》
-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金匮悬解》
- 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土茯苓与粉萆薜的饮片鉴别【中药鉴别】
- 增白养颜药膳方-茯苓贝梨【中医食疗美容食疗】
- 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方《临症验舌法》
- 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四逆证十五 太阳一百六《伤寒悬解》
- 莲子、茯苓、芡实属养胃佳品【膳食养生】
- 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伤寒杂病论》
- 女性增白养颜药膳-茯苓贝梨【膳食美容】
- 女性增白养颜药膳-茯苓贝梨【中医食疗美容食疗】
- 女性增白养颜药膳-茯苓贝梨【中医养生偏方】
- 幼儿腹泻食疗方-茯苓大枣粥【中医食疗儿科食疗】
-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 茯神 茯苓皮 药用异同【医药诗词】
-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妇女带下病食疗方-茯苓车前子粥【中医食疗妇科食疗】
- 脾胃气虚食疗方-茯苓大枣山药粥【中医食疗儿科食疗】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证十五 太阳八十五《伤寒悬解》
- 茯苓蒸鳜鱼 癌症患者放化疗后的最佳饮食【肝胆外科】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四十六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茯苓 知识
- 茯苓【中医知识】
- 茯苓圖片【中医知识】
- 茯苓小方【中医知识】
- 茯苓的功效【中医知识】
- 茯苓治斑秃【中医知识】
- 桂枝茯苓丸【中医知识】
- 土茯苓的功效【中医知识】
- 土茯苓莲藕汤【中医知识】
- 土茯苓外治方【中医知识】
- 茯苓药粥益心脾【中医知识】
- 苏辙疗疾用茯苓【中医知识】
- 土茯苓治病验方【中医知识】
- 药食两用话茯苓【中医知识】
- 中药养生话茯苓【中医知识】
- 滋补佳品话茯苓【中医知识】
- 茯苓的采收和加工【中医知识】
- 茯苓食疗保健两法【中医知识】
- 茯苓与薏苡仁异同【中医知识】
- 太子參茯苓豬骨湯【中医知识】
- “红楼”美食话茯苓【中医知识】
- 从北京的茯苓饼说起【中医知识】
- 茯苓健脾利湿宁心神【中医知识】
- 桂枝茯苓丸方证特征【医案心得】
- 花旗参西瓜皮茯苓汤【中医知识】
- 野茯苓的采挖及加工【中医知识】
- 《本经》茯苓功效释义【中医知识】
- 茯苓的抗癌效果不一般【中医知识】
- 茯苓双花黄柏汤治淋病【中医知识】
- 茯苓多糖具有抗衰老作用【中医知识】
- 桂枝茯苓丸治前列腺肥大【医案心得】
- 松木蔸茯苓“钱”景看好【中医知识】
- 茯苓品种不同 功效有差异【中医知识】
- 土茯苓与粉萆薜的饮片鉴别【中医知识】
- 增白养颜药膳方-茯苓贝梨【中医知识】
- 《红楼梦》里的茯苓霜是啥?【中医知识】
- 茯苓的副作用-茯苓中毒解救【中医知识】
- 女性增白养颜药膳-茯苓贝梨【中医知识】
- 幼儿腹泻食疗方-茯苓大枣粥【中医知识】
- 茯苓(Fuling)Poria【中医知识】
- 妇女带下病食疗方-茯苓车前子粥【中医知识】
- 脾胃气虚食疗方-茯苓大枣山药粥【中医知识】
- 用药指征 姜良铎用土茯苓经验(1)【医案心得】
- 养颜健脾老松华——引出柳五芳官姐妹情的茯苓霜【中医知识】
- SPA-120水溶性茯苓多糖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中医知识】
- 土茯苓配“二草”治肺癌 姜良铎用土茯苓经验(4)【医案心得】
- 土茯苓配防风白芷治乙肝 姜良铎用土茯苓经验(2)【医案心得】
- 茯苓伪品——假茯苓块(Jiafulingkuai)【中医知识】
- 土茯苓配制大黄仙鹤草治肠澼 姜良铎用土茯苓经验(3)【医案心得】
- 土茯苓配生苡仁白花蛇舌草治痤疮 姜良铎用土茯苓经验(5)【医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