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汤
- 大防风汤
- 小防风汤
- 白术防风汤
- 补胆防风汤
- 苍术防风汤
- 柴胡防风汤
- 独活防风汤
- 甘桔防风汤
- 干葛防风汤
- 固气防风汤
- 桂枝防风汤
- 黄耆防风汤
- 寄生防风汤
- 加减防风汤
- 加味防风汤
- 解毒防风汤
- 连翘防风汤
- 淋蘸防风汤
- 麻黄防风汤
- 羌活防风汤
- 秦艽防风汤
- 通气防风汤
- 荆芥甘草防风汤
- 桔梗甘草防风汤
- 升阳除温防风汤
- 桂枝加川芎防风汤
- 麻黄加独活防风汤
- 防风饼
- 防风丹
- 防风膏
- 防风酒
- 防风散
- 防风丸
- 防风饮
- 防风圆
- 防风粥
- 大防风丸
- 防风补煎
- 防风根汤
- 防风饮子
- 防风浴汤
- 防风煮散
- 八风防风散
- 白芷防风膏
- 补肝防风散
- 川芎防风散
- 当归防风散
- 地榆防风散
- 定心防风散
- 独活防风散
- 防风白术汤
- 防风百解散
- 防风柏子散
- 防风败毒散
- 防风败毒饮
- 防风半夏丸
- 防风必效散
- 防风苍术汤
- 防风柴胡汤
- 防风赤芍汤
- 防风冲和汤
- 防风当归散
- 防风当归汤
- 防风当归丸
- 防风导赤散
- 防风独活汤
- 防风发表汤
- 防风茯苓汤
- 防风复元散
- 防风干葛汤
- 防风藁本汤
- 防风葛根汤
- 防风归芎汤
- 防风黄连汤
- 防风黄耆汤
- 防风黄芩丸
- 防风解毒汤
- 防风解温汤
- 防风荆芥散
- 防风桔梗汤
- 防风立效散
- 防风麻黄汤
- 防风蔓荆丸
- 防风木通汤
- 防风牛蒡汤
- 防风平胃散
- 防风羌活散
- 防风羌活汤
- 防风秦艽汤
- 防风如神散
- 防风散结汤
- 防风散痧汤
- 防风芍药汤
- 防风神术汤
- 防风升麻汤
- 防风胜金汤
- 防风胜湿汤
- 防风石膏汤
- 防风四苓散
- 防风四物汤
- 防风天麻膏
- 防风天麻散
- 防风天麻丸
- 防风通气汤
- 防风通圣散
- 防风通圣丸
- 防风温胆汤
- 防风消毒散
- 防风消毒饮
- 防风泻白散
- 防风泻肝散
- 防风芎归汤
- 防风雄黄丸
- 防风羊角汤
- 防风一字散
- 防风枳实汤
- 防风至宝汤
- 防风煮肝散
- 附子防风散
- 揩齿防风散
- 南星防风散
- 天麻防风丸
- 天麻防风圆
- 枳壳防风丸
- 子芩防风散
- 防风当归饮子
- 防风钩藤钩丸
- 防风加葛根汤
- 防风蔓荆子丸
- 黄耆防风饮子
- 柳枝煎防风丸
- 补虚调中防风丸
- 防风葛根石膏汤
- 防风黄芩二物汤
- 防风荆芥甘草汤
- 防风散结汤加减
- 防风芍药甘草汤
- 防风松肌败毒汤
- 防风通圣三黄丸
- 红花白芷防风饮
- 黄连防风通圣散
- 加减防风通圣散
- 加味防风通圣散
- 连翘防风甘草汤
- 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方
- 桂枝加芍药防风防己汤
- 当归补血汤加防风连翘方
- 目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重订严氏济生方》防风汤
- 《宣明论方》防风汤
- 《症因脉治》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外台》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伤寒微旨》防风汤
- 《千金》防风汤
- 《普济方》防风汤
- 《千金》防风汤
- 《外台》防风汤
- 《嵩崖尊生》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千金》防风汤
- 《普济方》防风汤
- 《医学心悟》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千金》防风汤
- 《朱氏集验方》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保命集》防风汤
- 《千金》防风汤
- 《千金》防风汤
- 《活幼心书》防风汤
- 《医统》防风汤
- 《千金》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幼幼新书》防风汤
- 《医略六书》防风汤
- 《朱氏集验方》防风汤
- 《医级》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医略六书》防风汤
- 《医略六书》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普济方》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外台》防风汤
- 《症因脉治》防风汤
- 《症因脉治》防风汤
- 《症因脉治》防风汤
- 《诚书》防风汤
- 《证治汇补》防风汤
- 《医学集成》防风汤
- 《幼科直言》防风汤
- 《外台》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永类钤方》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医方大成》防风汤
- 《幼科直言》防风汤
- 《普济方》防风汤
- 《普济方》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治疹全书》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宣明论》防风汤
- 《三因》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直指小儿》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保命集》防风汤
- 《保命集》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本事》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千金》防风汤
- 《妇人良方》防风汤
- 《儒门事亲》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圣济总录》防风汤
- 《妇人大全良方》防风汤
- 《妇人大全良方》防风汤
- 《妇人大全良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普济本事方》防风汤
- 《普济本事方》防风汤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防风汤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风汤
- 《正体类要》防风汤
- 《儒门事亲》防风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风汤
【处方】秦艽(去苗土)、独活(去芦)、麻黄(去节)、半夏(汤洗七次.切片)、防风(去芦),各二两。升麻、防己、白术、石膏(煅)、芍药(白)、黄芩、甘草、当归(去芦)、远志(去心)、人参(去芦),各一两。
【炮制】上粗末,入半夏片令匀。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二中盏,生姜七、八片,煎至一盏,去滓,取清汁六分,入麝香末少许,食后、临卧带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甄权方:防风汤
【处方】防风 芎劳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薢 白术各3克,羌活 葛根 附子 杏仁各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石膏 薏苡仁 桂心各9克
【制法】上十六味药,哎咀。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服一剂觉好,更进一剂。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甄权方
《圣济总录》卷十九: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甘草(炙,锉)各30克 黄芩(去黑心)22.5克 当归(切,焙)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秦艽(去苗、土)葛根(锉)各22.5克 桂(去粗皮)杏仁(烫,去皮、尖、双仁,炒)各30克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5克
【制法】上十一味药,粗捣筛。
【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酒150毫升,水150毫升,加大枣3枚(擘破)、生姜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重订严氏济生方》: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芦)60克 川独活(去芦,洗)川当归(去芦,洗)赤茯苓(去皮)秦艽(去芦、,洗)赤芍药 黄芩各30克 桂心(不见火)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宣明论方》卷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 甘草 当归 赤茯苓(去皮)杏仁(去皮,炒熟)官桂各30克 黄芩 秦艽 葛根各9克 麻黄(去节)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酒、水共300毫升,加大枣3枚、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宣明论方》卷二
《症因脉治》卷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 荆芥 葛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圣济总录》卷十七: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1两,生干地黄(切,焙)1两,赤芍药1两,当归(切,焙)1两,吴茱萸(汤浸,洗7遍,焙干)半两,干姜(炮裂)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入腹,(??)痛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圣济总录》卷十: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2两,白术1两,白鲜皮2两,桂(去粗皮)1两3分,黄耆(锉)2两,薏苡仁(炒)3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圣济总录》卷十八: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地骨皮1两,王不留行1两,山栀子仁(微炒)1两,荆芥穗1两,恶实(炒)1两,甘草(炙)3分,人参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恶实根2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2两,麻黄(去根节)2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2两,秦芎(去苗土)2两,独活(去芦头)2两,当归(切,焙)1两,远志(去心)1两,甘草(炙,锉)1两,防己1两,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石膏(碎)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麝香末少许,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1盏,去滓温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防风汤
【别名】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叉)2两,桑根白皮2两,甘草2两。
【制法】上锉,米泔浸一宿,晒干,为粗末。
【用法用量】防风散(《鸡峰》卷十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半两,防葵(生用)半两,泽泻半两,白术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黄耆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大豆(炒熟)3合,赤小豆(炒熟)半升,桑根白皮(锉,炒)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3分,泽漆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猪苓(去黑皮)3分,大戟(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破),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外台》卷十四引《古今录验》:防风汤
【处方】防风4两,桂心4两,知母4两,白术5两,生姜5两,芍药3两,甘草3两(炙),附子2枚(炮)。
【制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为3服。
《圣济总录》卷一○六: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甘菊花1两,萎蕤1两,旋覆花1两,升麻1两,决明子(微炒)1两,秦皮(去粗皮,锉)1两,黄连(去须)1两,栀子仁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甘草(炙令赤,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圣济总录》卷二十: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2两,薏苡仁2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干)4两,白术1两,芎䓖1两,细辛(去苗叶)1两,羌活(去芦头)1两,茵芋(去粗茎)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狗脊(去毛)1两,萆薢1两,侧子(炮裂,去皮脐)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微黄)1两,赤箭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十三: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甘草(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秦艽(去苗土)半两,葛根半两,杏仁5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酒半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去核),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取汗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十三: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1两,羌活(去芦头)1两,柴胡(去苗)1两,白术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节)1两,芎䓖2两,荆芥穗半两,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去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十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根节,煮,掠去沫)3两,石膏(碎)2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十: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半,石韦(去毛)1两半,络石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大腹皮1两半,芎䓖1两半,生干地黄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牡丹皮1两,射干1两,草豆蔻(去皮)4枚,桃仁20枚(去皮尖双仁,炒)。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圣济总录》卷九: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锉)2两,独活(去芦头)2两,防己2两,秦艽(去苗土)2两,黄耆2两,芍药2两,白术2两,芎䓖2两,远志(去心)2两,石膏(碎)3两,升麻2两,石斛(去根,锉)3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丹参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甘草(炙,锉)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5遍)2两,天门冬(去心,焙)2两,薏苡仁(炒)2两半,羚羊角(镑屑)2两,五加皮2两,熟干地黄(焙干)1两半,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1两半,地骨皮2两,人参2两,茯神(去木)2两。
【用法用量】每以6钱匕,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分温2服,空心、夜卧服之。
若觉心中烦热,每煎将熟,别入竹沥1合,更煎3沸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圣济总录》卷十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五加皮(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萆薢1两,薏苡仁1两,桂(去粗皮)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杜仲(去粗皮,炙)1两半,海桐皮1两半,木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仙灵脾半两。
【制法】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十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3两,益母草3两,苦参3两,蒺藜子(炒)5两,荆芥穗2两,蔓荆实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用3两,水1斗,煎至8升,乘热淋洗患处。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十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黄耆(锉)1两半,犀角(镑)1两半,升麻1两半,漏芦(去芦头)1两半,秦艽(去土)1两半,乌蛇(酒炙,去皮骨)2两,芒消(研)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十六: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芎䓖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石膏(研碎)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加竹沥半合,再煎令沸,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圣济总录》卷九: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芎䓖1两半,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干)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升麻1两,羚羊角(镑)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用10钱匕,水3盏,煮取2盏,加竹沥1合,更煎3沸,去滓,分3服,日2夜1,微热服之。
若手足冷,加生姜3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圣济总录》卷一○八: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芎䓖1两,白鲜皮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草(炙)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肝虚寒,目视(目巟??)(目巟??)。
【用法用量】方中独活,《普济方》作“羌活”。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伤寒微旨》卷上: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芦)半两,桔梗3分,甘草(炙)半两,旋覆花半两,厚朴(炒)3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1块如枣大(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
如3-5服后,寸脉力尚小,加荆芥穗5-7枚同煎。
【摘录】《伤寒微旨》卷上
《千金》卷七: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麻黄1两,芎䓖1两,人参1两,芍药1两,当归1两,茯苓1两,半夏1两,甘草1两,鳖甲2两,生姜2两,桂心2两,杏仁1两半,赤小豆1升,贝子5枚,乌梅5枚,大枣20枚,吴茱萸5合,犀角半两,羚羊角半两,橘皮1两,薤白14枚。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防风散”。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防风汤方下主治脚痹,毒气冲心,虽合桂枝、麻黄二方和营开痹为主,究其所治,尤在冲心毒气,攻以犀角、羚羊、鳖甲、贝子解毒舒筋,散血消坚之味,协济桂枝、麻黄之力;参、苓、芎、归,又协济犀角、羚羊、鳖甲、贝子之力也。然痹湿外着,必有痰气内伏,有诸内,形诸外,是二陈、姜、半又不可缺,其吴茱萸下气逐痹,赤小豆利水泄热,薤白涤除陈垢,乌梅收敛脾津,各有所主。至于防风一味,乃卒伍卑贱之职,《千金》独取名方者,以《本经》主治恶风,风行周身骨节疼,为治风之专药。
【摘录】《千金》卷七
《普济方》卷一三六:防风汤
【处方】防风2两(去芦头),芍药2两,羌活1两,熟地黄2两(切,焙),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夜1。取愈为度。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六
《千金》卷三:防风汤
【处方】防风5两,当归2两,芍药2两,人参2两,甘草2两,干姜2两,独活5两,葛根5两。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背急,表实可验;短气,内虚可凭。故以人参辅正祛邪,一举而两得其平。非若虚阳上逆,竹叶汤之两难分解也。
【摘录】《千金》卷三
《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白术1两,防己1两,干姜1两,甘草(炙)1两,附子(炮)半两,桂心半两,蜀椒100枚(汗)。
【制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取1升半,分为3服。
《嵩崖尊生》卷八:防风汤
【摘录】《嵩崖尊生》卷八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半两,菊花1两,升麻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知母(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玄参半两,藁木(去苗土)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栀子(去皮)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桔梗(锉,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用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防风汤
【处方】防风3分,赤石脂3分,石膏3分,人参3分,生姜3分,白石脂3分,寒水石3分,龙骨3分,茯苓3分,桂心2分,紫石1分。
【用法用量】此汤大都宜长将服,但药中小小消息之,随冷暖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行义》:服薯蓣汤,四肢热尚未除,头目转觉眩晕,虚阳不能即敛放取风引汤中四石、龙骨、桂心,加参、苓以镇固之,生姜开发中气,防风开发表气,风引汤专取大黄引风热下行,此以人参助防风上泄,仍取江水煮取,乃薯蓣汤之成法,半夏汤之变法也。
【摘录】《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普济方》卷二三一引《经验良方》:防风汤
【处方】防风2钱5分,川芎2钱5分,甘草1钱,枇杷叶(去毛)1两。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九分,下硫黄丸50丸,空心服。
《医学心悟》卷六:防风汤
【处方】防风2钱,白芷2钱,甘草2钱,赤芍2钱,川芎2钱,当归尾2钱,雄猪蹄1节。
【用法用量】加连须葱白5根,用水3大碗煎。以绢片醮水洗之,拭干,然后上药。其深曲处,以羊毛笔洗之。
【摘录】《医学心悟》卷六
《圣济总录》卷一○七: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白鲜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芎䓖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千金》卷八引甄权方: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芎䓖1两,白芷1两,牛膝1两,狗脊1两,萆薢1两,白术1两,羌活2两,葛根2两,附子2两,杏仁2两,麻黄4两,生姜5两,石膏3两,薏苡仁3两,桂心3两。
【功能主治】偏风。
【用法用量】方中附子,《外台》作“人参”。
【注意】忌桃、李、生葱。
【摘录】《千金》卷八引甄权方
《朱氏集验方》卷一:防风汤
【处方】北防风、川升麻、川独活、川羌活、北芍药、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煎至8分随证上下,分空心、食后通口服。如觉气通逐,旋服活血丹、地仙丹之类。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圣济总录》卷六: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2两,赤芍药2两,独活(去芦头)2两,黄芩(去黑心)2两,枸杞根2两,芎䓖2两,防己2两,白术2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甘草(炙,锉)2两,茵芋2两,麻黄(去根节)3两,生姜(切,焙)3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研石膏1钱匕,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半两,黄耆(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连翘半两,山栀子仁1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8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保命集》卷中:防风汤
【处方】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各等分。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2-3服后,宜调蜈蚣散。
【摘录】《保命集》卷中
方出《千金》卷七,名见《外台》卷十八:防风汤
【处方】防己1两,蜀椒1两,细辛1两,桂心1两,麻黄1两,石膏1两,独活1两,防风1两,黄芩1两,茵芋1两,葛根1两,芎䓖1两,芍药1两,甘草1两,生姜3两,茯苓3两,乌头2枚。
【用法用量】以竹沥1斗,煮取4升,分6服,令1日1夜服尽。其间可常作赤小豆饮。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醋物。
【临床应用】风毒脚弱:有人脚弱,先服常用竹沥汤四剂,未觉增损,作此方后,觉得力。
《千金》卷七:防风汤
【别名】防风散
【处方】防风2两,麻黄2两,秦艽2两,独活2两,当归1两,远志1两,甘草1两,防己1两,人参1两,黄芩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石膏半两,麝香6铢,生姜2两,半夏2两(一方用白术1两)。
【用法用量】防风散(《证治要诀类方》卷三)。
有热,加大黄2两;先有冷心痛疾者,倍当归,加桂心3两,不用大黄。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中明言功用胜于续命、越婢、风引诸汤,考其药味与防风散、大鳖甲汤相同者。及方后又云,有热加大黄,有寒加桂心,总不出大鳖甲汤、防风散中之法。
【摘录】《千金》卷七
《活幼心书》卷下: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芦)半两,川芎半两,大黄半两,白芷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细辛(去叶)2钱,薄荷叶2钱半。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奇效良方》有茯苓,无大黄。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医统》卷十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1钱半,独活7分,当归7分,川芎7分,秦艽7分,赤芍药7分,黄芩7分,甘草(炙)5分,细辛1钱,杏仁1钱。
【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5片,煎服。
【摘录】《医统》卷十一
《千金》卷八:防风汤
【处方】防风4两,白术4两,知母4两,生姜5两,半夏5两,芍药3两,杏仁3两,甘草3两,芎䓖3两,桂心4两。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详本方见证,不独毒风外贼,兼有痰热内蕴,故于《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退麻黄、附子之悍烈,进杏、半、芎䓖之和平,以桂心、芎、芍内护营虚,防风、杏仁外泄卫实,白术、姜、半中启脾湿,妙在知母一味,滋桂心、姜、半之辛燥,甘草一味,和桂心、知母之刚柔,较《古今录验》尤为稳当。
【摘录】《千金》卷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3分,甘菊花1两,羌活(去芦头)1两,藁本(去苗土)1两,石膏2两,旋覆花半两,蔓荆实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枣大(切),煎取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圣济总录》卷一○七: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3分,甘菊花3分,芎䓖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去黑心)1两,羚羊角(镑)半两,细辛(去苗叶)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连(去须)3分,甘草(炙)半两,石膏(碎)1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地榆1两半,赤芍药1两半,茯神(去木)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熟干地黄(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焙)1两,芎䓖1两,细辛(去苗叶)1两,附子(炮裂)半两。
【制法】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防风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蔓荆子1两,细辛半两,川升麻半两,地骨皮半两,赤茯苓半两,芎䓖1两。
【制法】上锉细和匀。
【用法用量】每用半两,以水1大盏,酒1盏,同煎至1盏,去滓,热含就于患处,良久冷即吐,含尽为度,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幼幼新书》卷三十七引张涣方: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鼠粘子1两,荆芥穗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甘草(炙)半两,天麻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1盏,加生姜、薄荷各少许,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七引张涣方
《医略六书》卷二十:防风汤
【处方】防风1钱半,羌活1钱半,桂枝1钱,当归2两,川芎1钱,赤苓1钱半,秦艽1钱半,甘草5钱。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防风行气于肌表而邪自散,羌活除痛于百节而痹自舒,桂枝温营散邪,秦艽活络祛风,当归养营却痹,川芎活血定疼,赤苓渗湿,营气清和,甘草缓中。风邪解散,俾行痹外解,则血脉融和,而掣痛无不自平矣。此祛风活血之剂,为行痹掣痛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
《朱氏集验方》卷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芦)、白术、北芍药(白者)、当归(洗)、人参、牛膝(酒浸)、杜仲(制)、黄耆(炙)、熟地黄、粉草、川芎、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风后,足履缓弱疫痹,精神昏倦。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医级》卷七:防风汤
【处方】羌活、独活、荆芥、防风、芍药、甘草。
【摘录】《医级》卷七
《圣济总录》卷一五○: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威灵仙1两,赤芍药1两,牡丹皮1两,乌头(地裂,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医略六书》卷三十:防风汤
【处方】防风1钱半,当归3钱,麻黄1钱(炒),石膏3钱,川芎1钱,白芍1钱半(酒炒),秦艽1钱半,羚羊角1钱,黄芩1钱半(酒炒),甘草1钱半。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冲竹沥3匙,姜汁1匙,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血燥风淫,风火内炽,伤厥阴而筋脉失养,故瘛疭不已。方中麻黄开表逐风,石膏清里泻火,防风流风于外,黄芩清热于膈,当归养血以润经脉,白芍敛阴以和血脉,小川芎活血行血中之气,羚羊角泻火熄外淫之风,秦艽祛风活血,甘草泻火缓中也。水煎,入竹沥以润液,姜汁以散痰,使火化风消,则痰行液润而筋脉柔和,何瘛疭之不痊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医略六书》卷三十:防风汤
【处方】防风1钱半(砂糖炒),独活1钱半(盐水炒),白芍1钱半(酒炒),川芎1钱,人参1钱半,当归3钱,甘草1钱半(炙)。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血虚受风,不能养筋脉,故项背强急,转动不便焉。方中防风祛头项之风,砂糖炒以引入血分,独活祛脊背之风,盐水炒以直入少阴,川芎行血中之气,白芍敛经脉之阴,人参扶元气以内托,当归养血脉以荣筋,炙草缓中和胃也。水煎温服,务使经血充润,则风邪外解而筋脉得养,项背柔和,安有强急之患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半两,大枣7枚(去核),桂(去粗皮)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槟榔(为末)1两,犀角(镑)1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药除槟榔外,锉如麻豆。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入槟榔末1钱匕,再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芎䓖1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分,天雄(炮裂,去皮脐)3分,人参3分,山芋3分,秦艽(去苗土)3分,狗脊(去毛,锉,炒)半两,白蔹半两,干姜(炮)半两,干漆(炒烟出)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普济方》卷一四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炙),甘草1两(炙),天南星、生姜2两(炙)。
【用法用量】方中天南星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二
《圣济总录》卷一五○: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人参1两,远志(去心)1两,桂(去粗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甘草(炙)1两,茯神(去木)1两半,细辛(去苗叶)半两,干姜(炮)半两,白术(锉,炒)半两,酸枣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万》: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甘草(炙)1两,黄芩1两,茯苓1两,当归1两,杏仁50枚(去2仁皮尖),秦艽半两,生姜5两,干枣30枚(擘),麻黄2两(去节)。
【用法用量】以清酒、水共4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大酢。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深师万》
《症因脉治》卷三:防风汤
【处方】防风、当归、赤茯苓、杏仁、秦艽、葛根、羌活、桂枝、甘草。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症因脉治》卷四:防风汤
【处方】防风、葛根。
【功能主治】外感风泻。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症因脉治》卷四:防风汤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诚书》卷十六:防风汤
【处方】荆芥5分,木通5分,石菖蒲5分,防风5分,桔梗5分,山楂1钱,郁金(磨)3分。
【功能主治】小儿客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十六
《证治汇补》卷四:防风汤
【处方】防风、川芎、黄芩、桔梗、甘草、大力子。
【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本方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防风解散风邪于外,黄芩清降肺热于内,川芎活血调营,桔梗开提清肝,大力子疏风解热,生甘草泻火缓中也。水煎温服,使风火并解,则肺气肃清而鼻赤无不退矣。此疏风解热之剂,为邪郁鼻赤之专方。
【摘录】《证治汇补》卷四
《医学集成》卷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人参、黄耆、当归、生地、白芍、黄芩、黄连、黄柏、知母、麦冬、白及、百合、甘草。
【功能主治】脑漏。
【用法用量】加丝瓜近根3-5尺,煅存性,和酒冲药服。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幼科直言》卷四:防风汤
【处方】防风、柴胡、炒白术、木香、木通、炒厚朴、陈皮、甘草。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白术1两,桂心1两,蜀椒(汗)1两,黄芩1两,细辛1两,芍药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麻黄3两(去节),石膏2两(碎,绵裹),大枣30枚(擘)。
【制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生葱、生菜。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1两,黄耆1两,羚羊角(镑)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旋覆花1两,生干地黄(焙)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3叶,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永类钤方》卷十八引时贤力:防风汤
【别名】羌活酒
【处方】防风5钱,羌活1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以黑豆1合炒焦,大烟出,投无灰酒,候沸定。
【用法用量】羌活酒(《普济方》卷三三九)。本方原名“防己汤”,但方中无防风,据《普济方》改。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八引时贤力
《圣济总录》卷五: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黄耆(炙,锉)2两半,五加皮(锉)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丹参1两1分,酸枣仁(炒)1合,桂(去粗皮)1两半,赤芍药1两半,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1两1分,槟榔(煨,锉)1两,当归(切,焙)1两,木通(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及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医方大成》卷五引《济生》: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芦)2两,川独活(去芦,洗)1两,川当归(去芦,洗)1两,赤茯苓(去皮)1两,秦艽(去芦,洗)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桂心(不见火)半两,杏仁(去皮尖)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血痹,肌痹,皮痹。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幼科直言》卷五:防风汤
【处方】防风、木香、厚朴(炒)、白芍(酒炒)、甘草、苍术(炒)、砂仁、陈皮、麦芽。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普济方》卷一八五: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猪肾1具,芎䓖2两,橘皮2两,泽泻2两,桂心2两,石斛2两,生姜2两,丹参2两,茯苓2两,通草2两,半夏2两,干地黄。
【用法用量】方中干地黄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五
《普济方》卷三三八: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芦,炒)、藁本(去芦)、独活(去芦)、细辛(去叶)、甘草、阿胶(炒令沸燥)各等分。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热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八
《圣济总录》卷一○六: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远志(去心)1两,黄芩(去黑心)1两,人参1两,桔梗(锉,炒)1两,细辛(去苗叶)1两,芍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泻肝补胆。主蟹目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治疹全书》卷下:防风汤
【处方】防风、荆芥、蔓荆子、川芎、白芷、黄芩、木贼、羌活、金银花。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八: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1钱,芎䓖1两,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3分,细辛(去苗叶)3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圣济总录》卷一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2两,犀角(镑)1两,知母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桔梗(锉,炒)1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大黄(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睑生风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盏,煎至5分,食后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麻黄(去根节)3分,桂(去粗皮)3分,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丹参半两,五加皮半两,杜仲(去粗皮,炙,锉)3分,芎䓖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羌活(去芦头)1两,续断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宣明论》卷一:防风汤
【处方】黄芩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麦门冬(去心)1两,川芎1两,防风(去芦)1两半。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医学六要·治法汇》有黄连,无黄芩。《嵩崖尊生》有沙参,无人参。
【摘录】《宣明论》卷一
《三因》卷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泽泻、桂心、杏仁(麸炒,去皮尖)、干姜(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二
《圣济总录》卷一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2两,地骨皮1两,远志(去心)1两,人参1两,黄耆(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知母2两,大黄(锉碎,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漏睛脓出。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直指小儿》卷一:防风汤
【别名】防风散
【处方】羌活半两,防风半两,枳实半两,川芎2钱半,甘草(炒)2钱半,大黄(湿纸煨)2钱半。
【制法】上锉末。
【用法用量】防风散(《袖珍小儿》卷二)。
【摘录】《直指小儿》卷一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升麻1分,贝母(去心)1分,蒺藜子(炒去角)1分,大黄(锉,炒)1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保命集》卷下:防风汤
【别名】解毒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地骨皮半两,黄耆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荆芥穗半两,牛蒡子半两。
【摘录】《保命集》卷下
《保命集》卷下:防风汤
【处方】苍术4两,防风3两,当归1两半,羌活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1-2两,水3盏,煎至1盏半,取清,连续常服,不拘时候。
【摘录】《保命集》卷下
《圣济总录》卷十九: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芎䓖1两,麻黄(去根节)1两,独活(去芦头)3分,桂(去粗皮)3分,前胡(去芦头)3分,五味子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3分,人参3分,茯神(去木)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菊花半两,黄耆半两,山茱萸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白芷1两半,桔梗(炒)1两半,木通(锉)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各1次。如欲出汗,空心并2服,后投以热姜稀粥,盖复取汗,慎外风。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泽泻1两半,威灵仙(去土)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虎杖1两半,石韦(去毛)2两,天门冬(去心,焙)2两,白石脂(研)2两,槐实(炒)2两,地榆2两,石膏(捶碎)3两,生地黄(切,焙)6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犀角(镑)1两,消石(研)1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茺蔚子1两,五味子1两,知母(焙)1两,桔梗(炒)1两,玄参1两,车前子1两,大黄(锉,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山芋1两,大黄(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3分,白附子(炮)3分,牛膝(去苗,酒浸,切,焙)3分,半夏(汤洗7遍,与生姜等分同捣,焙)3分,芎䓖3分,肉苁蓉(酒浸,切,焙)3分,黄耆(锉)3分,远志(去心,焙)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去核),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圣济总录》卷二十:防风汤
【别名】防风饮
【处方】防风(去叉)3两,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3两,石膏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芎䓖1两,当归(切,焙)1两,杏仁(去双仁皮尖,熬)40枚,桂(去粗皮)1两,熟干地黄(焙)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十九:防风汤
【别名】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叉)1两,甘草(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3分,当归(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秦艽(去苗土)3分,葛根(锉)3分,桂(去粗皮)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防风散(《杏苑》卷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圣济总录》卷六: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防己1两,升麻1两,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1两,芎䓖1两,羚羊角(镑)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取6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2-3沸,空心热服,日午及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本事》卷一:防风汤
【处方】石斛(洗,去根)1两半,熟干地黄(酒洒,9蒸9晒,焙干)1两1分,杜仲(去皮,锉如豆,炒令黑)1两1分,丹参1两1分,防风(去叉股)1两1分,川芎(洗)1两1分,麦门冬(用水浥,去心)1两1分,桂枝(不见火)1两1分,川独活(黄色如鬼眼者,去芦,洗,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大盏半,加大枣2枚,同煎8分,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石斛气味甘平微苦咸,入足太阴、少阴;干地黄气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阴;杜仲气味辛平微温,入足少阴、厥阴;丹参气味苦微寒,入心;防风气味苦辛甘温,入手、足太阳;川芎气味辛温,入足少阳、厥阴;麦门冬气味甘凉微苦,入手太阳、少阴;桂心气味辛甘大热,入足少阴、厥阴;独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足少阴、厥阴之风药。因内虚中风,语謇脚弱,表平温经之品,得风药之引入经络,祛邪扶正,其功岂不伟哉!
【摘录】《本事》卷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白术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鲜皮1两,黄耆1两,桂(去粗皮)1两,薏苡仁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芎䓖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茯神(去木)1两,独活(去芦头)1两,前胡(去芦头)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早、晚食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千金》卷二十四:防风汤
【处方】防风。
【功能主治】解乌头、附子毒。主
【用法用量】煎汁饮服。
【摘录】《千金》卷二十四
《妇人良方》卷五:防风汤
【别名】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白芍药3分,防风3分,甘草半两,当归3分,生干地黄3分。
【功能主治】劳气。
【用法用量】黄耆散(《普济方》卷三二二)。
【摘录】《妇人良方》卷五
《儒门事亲》卷十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半两,麻黄半两,独活半两,秦艽(去芦)半两,黄芩半两,石膏半两,当归半两,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加半夏片子搅匀。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中盏,加生姜7片,煎至1盏,去滓,取清汁6分,加麝香少许,带热食后服。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十六: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柴胡(去苗)1两,黄连(去须)1两,当归(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熬)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地骨皮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半,芎䓖1两半,石膏(捶碎)1两,旋覆花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菊花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升麻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芍药1两,石膏(生)1两,葛根(锉)1两,芍䓖1两,羌活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风热,头痛,目掣动。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 《妇人大全良方》防风汤
- 《妇人大全良方》防风汤
- 《妇人大全良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备急千金要方》防风汤
- 《普济本事方》防风汤
- 《普济本事方》防风汤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防风汤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风汤
- 《正体类要》防风汤
- 《儒门事亲》防风汤
防风汤
- 防风汤《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汤《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汤《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汤《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汤《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汤《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汤《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汤《妇人大全良方》
- 防风汤《妇人大全良方》
- 防风汤《妇人大全良方》
- 防风汤《普济本事方》
- 防风汤《普济本事方》
- 防风汤《儒门事亲》
- 防风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防风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防风汤《正体类要》
- 大防风汤【方剂大全】
- 大防风汤《备急千金要方》
- 大防风汤《冯氏锦囊秘录》
- 大防风汤《仁术便览》
- 大防风汤《是斋百一选方》
- 大防风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大防风汤《外科理例》
- 小防风汤【方剂大全】
- 白术防风汤【方剂大全】
- 白术防风汤《正体类要》
- 补胆防风汤【方剂大全】
- 补胆防风汤《普济本事方》
- 苍术防风汤【方剂大全】
- 柴胡防风汤【方剂大全】
- 独活防风汤【方剂大全】
- 甘桔防风汤【方剂大全】
- 甘桔防风汤《医方考》
- 干葛防风汤【方剂大全】
- 固气防风汤【方剂大全】
- 桂枝防风汤【方剂大全】
- 黄耆防风汤【方剂大全】
- 黄耆防风汤《医林改错》
- 寄生防风汤【方剂大全】
- 加减防风汤【方剂大全】
- 加味防风汤【方剂大全】
- 解毒防风汤【方剂大全】
- 解毒防风汤《外科理例》
- 连翘防风汤【方剂大全】
- 淋蘸防风汤【方剂大全】
- 麻黄防风汤【方剂大全】
- 羌活防风汤【方剂大全】
- 羌活防风汤《仁术便览》
- 羌活防风汤《正体类要》
- 秦艽防风汤【方剂大全】
- 秦艽防风汤《外科理例》
- 通气防风汤【方剂大全】
- 通气防风汤《内外伤辨》
- 通气防风汤《脾胃论》
- 通气防风汤《脾胃论》
- 通气防风汤《仁术便览》
- 通气防风汤《仁术便览》
- 竹叶防风汤《妇人大全良方》
- 黄防风汤熏蒸法《目经大成》
- 荆芥甘草防风汤【方剂大全】
- 桔梗甘草防风汤【方剂大全】
- 桔梗甘草防风汤《仁术便览》
- 升阳除湿防风汤《脾胃论》
- 升阳除湿防风汤《脾胃论》
- 升阳除湿防风汤《仁术便览》
- 升阳除湿防风汤《医方考》
- 升阳除湿防风汤《医方论》
- 升阳除温防风汤【方剂大全】
- 桂枝加川芎防风汤【方剂大全】
- 麻黄加独活防风汤【方剂大全】
- 许胤宗黄防风汤熏蒸法《医方考》
防风汤 知识
防风
- 防风【本草纲目】图文版
- 防风【中草药图片】
- 防风【中药大全】
- 防风【中药图谱】
- 防风《本草备要》
- 防风《本草便读》
- 防风《本草乘雅半偈》
- 防风《本草乘雅半偈》
- 防风《本草崇原》
- 防风《本草崇原》
- 防风《本草从新》
- 防风《本草撮要》
- 防风《本草分经》
- 防风《本草分经》
- 防风《本草分经》
- 防风《本草分经》
- 防风《本草分经》
- 防风《本草分经》
- 防风《本草纲目》
- 防风《本草害利》
- 防风《本草经集注》
- 防风《本草经解》
- 防风《本草经解》
- 防风《本草蒙筌》
- 防风《本草求真》
- 防风《本草图经》
- 防风《本草图经》
- 防风《本草新编》
- 防风《本草新编》
- 防风《本草易读》
- 防风《本草易读》
- 防风《本草择要纲目》
- 防风《本草择要纲目》
- 防风《本经逢原》
- 防风《得配本草》
- 防风《冯氏锦囊秘录》
- 防风《顾松园医镜》
- 防风《雷公炮制药性解》
- 防风《名医别录》
- 防风《千金翼方》
- 防风《神农本草经》
- 防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防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防风《汤液本草》
- 防风《外科全生集》
- 防风《吴普本草》
- 防风《新修本草》
- 防风《药鉴》
- 防风《药鉴》
- 防风《药笼小品》
- 防风《药笼小品》
- 防风《医学入门》
- 防风《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防风《长沙药解》
- 防风《长沙药解》
- 防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防风《证类本草》
- 防风《证类本草》
- 防风《中药炮制》
- 防风《中药学》
- 川防风【中药大全】
- 耳防风《中医词典》
- 防风饼【方剂大全】
- 防风草【中药大全】
- 防风丹【方剂大全】
- 防风膏【方剂大全】
- 防风花【中药大全】
- 防风黄《本草衍义》
- 防风酒【方剂大全】
- 防风酒《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散【方剂大全】
- 防风散《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散《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散《妇人大全良方》
- 防风散《妇人大全良方》
- 防风散《明目至宝》
- 防风散《明目至宝》
- 防风散《明目至宝》
- 防风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防风散《医学心悟》
- 防风丸【方剂大全】
- 防风丸《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防风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防风叶【中药大全】
- 防风饮【方剂大全】
- 防风圆【方剂大全】
- 防风粥【方剂大全】
- 广防风【中药大全】
- 石防风【中药大全】
- 云防风【中药大全】
- 白花防风《滇南本草》
- 白花防风《滇南本草》
- 串枝防风《滇南本草》
- 串枝防风《滇南本草》
- 大防风丸【方剂大全】
- 防风补煎【方剂大全】
- 防风根汤【方剂大全】
- 防风黄汤《删补名医方论》
- 防风通圣《汤头歌诀》
- 防风通圣《汤头歌诀》
- 防风饮子【方剂大全】
- 防风饮子《医方论》
- 防风浴汤【方剂大全】
- 防风煮散【方剂大全】
- 青海防风【中药大全】
- 石防风散《备急千金要方》
- 细叶防风【中药大全】
- 杏仁防风【中药大全】
- 杏叶防风【中药大全】
- 杏叶防风《滇南本草》
- 杏叶防风《滇南本草》
- 绣球防风【中药大全】
- 绣球防风《滇南本草》
- 绣球防风《滇南本草》
- 竹叶防风【中药大全】
- 竹叶防风《滇南本草》
- 竹叶防风《滇南本草》
- 八风防风散【方剂大全】
- 八风防风散《备急千金要方》
- 白芷防风膏【方剂大全】
- 补肝防风散【方剂大全】
- 川芎防风散【方剂大全】
- 当归防风散【方剂大全】
- 地榆防风散【方剂大全】
- 地榆防风散《正体类要》
- 定心防风散【方剂大全】
- 独活防风散【方剂大全】
- 防风(散)《本草分经》
- 防风白术汤【方剂大全】
- 防风白芷茶【中医食疗内科食疗】
- 防风百解散【方剂大全】
- 防风柏子散【方剂大全】
- 防风败毒散【方剂大全】
- 防风败毒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防风败毒饮【方剂大全】
- 防风半夏丸【方剂大全】
- 防风必效散【方剂大全】
- 防风补煎方《备急千金要方》
- 防风苍术汤【方剂大全】
- 防风柴胡汤【方剂大全】
- 防风赤芍汤【方剂大全】
- 防风冲和汤【方剂大全】
- 防风当归散【方剂大全】
- 防风当归汤【方剂大全】
- 防风当归丸【方剂大全】
- 防风导赤散【方剂大全】
- 防风独活汤【方剂大全】
- 防风发表汤【方剂大全】
- 防风茯苓汤【方剂大全】
- 防风复元散【方剂大全】
- 防风干葛汤【方剂大全】
- 防风藁本汤【方剂大全】
- 防风葛根汤【方剂大全】
- 防风葛根汤《妇人大全良方》
- 防风归芎汤【方剂大全】
- 防风黄 汤《医述》
- 防风黄连汤【方剂大全】
- 防风黄芪汤《时病论歌括新编》
- 防风黄耆汤【方剂大全】
- 防风黄耆汤《医宗金鉴》
- 防风黄芩丸【方剂大全】
- 防风黄芩丸《医学心悟》
- 防风解毒汤【方剂大全】
- 防风解毒汤《冯氏锦囊秘录》
- 防风解温汤【方剂大全】
- 防风荆芥散【方剂大全】
- 防风桔梗汤【方剂大全】
- 防风立效散【方剂大全】
- 防风麻黄汤【方剂大全】
- 防风蔓荆丸【方剂大全】
- 防风木通汤【方剂大全】
- 防风牛蒡汤【方剂大全】
- 防风平胃散【方剂大全】
- 防风羌活散【方剂大全】
- 防风羌活汤【方剂大全】
- 防风秦艽汤【方剂大全】
- 防风如神散【方剂大全】
- 防风如神散《妇人大全良方》
- 防风散结汤【方剂大全】
- 防风散结汤《目经大成》
- 防风散痧汤【方剂大全】
- 防风芍药汤【方剂大全】
- 防风神术汤【方剂大全】
- 防风升麻汤【方剂大全】
- 防风升麻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防风胜金汤【方剂大全】
- 防风胜湿汤【方剂大全】
- 防风石膏汤【方剂大全】
- 防风四苓散【方剂大全】
- 防风四物汤【方剂大全】
- 防风天麻膏【方剂大全】
- 防风天麻散【方剂大全】
- 防风天麻散《儒门事亲》
- 防风天麻丸【方剂大全】
- 防风通气汤【方剂大全】
- 防风通气汤《外科理例》
- 防风通圣散【方剂大全】
- 防风通圣散《冯氏锦囊秘录》
- 防风通圣散《仁术便览》
- 防风通圣散《儒门事亲》
- 防风通圣散《儒门事亲》
- 防风通圣散《删补名医方论》
- 防风通圣散《时病论歌括新编》
- 防风通圣散《时方歌括》
- 防风通圣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 防风通圣散《外科理例》
- 防风通圣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防风通圣散《医方考》
- 防风通圣散《医方考》
- 防风通圣散《医方考》
- 防风通圣散《医方考》
- 防风通圣散《医方论》
- 防风通圣散《医述》
- 防风通圣散《医宗金鉴》
- 防风通圣丸【方剂大全】
- 防风温胆汤【方剂大全】
- 防风消毒散【方剂大全】
- 防风消毒饮【方剂大全】
- 防风泻白散【方剂大全】
- 防风泻肝散【方剂大全】
- 防风芎归汤【方剂大全】
- 防风雄黄丸【方剂大全】
- 防风羊角汤【方剂大全】
- 防风一字散【方剂大全】
- 防风枳实汤【方剂大全】
- 防风至宝汤【方剂大全】
- 防风煮肝散【方剂大全】
- 防风煮散方《备急千金要方》
- 附子防风散【方剂大全】
- 附子防风散《妇人大全良方》
- 河间防风酒【偏方】
- 揩齿防风散【方剂大全】
- 南星防风散【方剂大全】
- 南星防风散《是斋百一选方》
- 羌活、防风《侣山堂类辩》
- 羌活、防风《侣山堂类辩》
- 羌活防风茶《茶饮保健》
- 清上防风散《仁术便览》
- 上清防风散《仁术便览》
- 松叶防风花【中药大全】
- 松叶防风叶【中药大全】
- 天麻防风丸【方剂大全】
- 天麻防风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天麻防风圆【方剂大全】
- 绣球防风根【中药大全】
- 绣球防风果【中药大全】
- 宣明防风散《冯氏锦囊秘录》
- 薏苡防风酒【偏方】
- 枳壳防风丸【方剂大全】
- 子芩防风散【方剂大全】
- 耳防风(附)《重楼玉钥》
- 防风当归饮子【方剂大全】
- 防风当归饮子《冯氏锦囊秘录》
- 防风当归饮子《儒门事亲》
- 防风钩藤钩丸【方剂大全】
- 防风加葛根汤【方剂大全】
- 防风精确选方【方剂知识】
- 防风蔓荆子丸【方剂大全】
- 防风真伪鉴别【中药鉴别】
- 防风种植技术【中药种贮】
- 黄耆防风饮子【方剂大全】
- 柳枝煎防风丸【方剂大全】
- 论防风通圣散《外科理例》
- 论防风通圣散《外科理例》
- 祛风良药防风【中药基础】
- 补虚调中防风丸【方剂大全】
- 初春如何防风邪【春季养生】
- 防风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防风葛根石膏汤【方剂大全】
- 防风黄芩二物汤【方剂大全】
- 防风荆芥甘草汤【方剂大全】
- 防风酒(疫毒)【百病药酒】
- 防风散结汤加减【方剂大全】
- 防风芍药甘草汤【方剂大全】
- 防风松肌败毒汤【方剂大全】
- 防风通圣三黄丸【方剂大全】
- 防风通圣丸价格【不良反应】
- 防风通圣丸减肥【不良反应】
- 防风通圣丸湿疹【皮肤病湿疹】
- 红花白芷防风饮【方剂大全】
- 黄连防风通圣散【方剂大全】
- 加减防风通圣散【方剂大全】
- 加味防风通圣散【方剂大全】
- 连翘防风甘草汤【方剂大全】
- 三月早春防风邪【偏方】
- 咽痛警防风湿热【儿科结缔组织病】
- 再识防风通圣丸【中医常识偏方】
- 中药防风通圣丸【中成药】
- 地肤子配防风养颜【中药禁忌】
- 防风丰产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防风高产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防风黄芩牛肉散汤【中医食疗内科食疗】
- 防风通圣丸的作用【不良反应】
- 防风通圣丸说明书【中成药】
- 防风通圣丸同仁堂【中成药】
- 防风种植中的管理【中药种贮】
- 续命汤(防风丸)《是斋百一选方》
- 防风酒方一(癞病)【百病药酒】
- 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方【方剂大全】
- 防风通圣丸 荨麻疹【中成药】
- 防风通圣丸的副作用【不良反应】
- 防风通圣丸的新用途【老药新用】
- 黄芪防风酒(中风)【偏方】
- 短气欲死—深师防风酒【偏方】
- 防风炮制不同功用有别【中药炮制】
- 桂枝加芍药防风防己汤【方剂大全】
- 孕妇防风疹及时种疫苗【传染病】
- 孕妇防风疹最好用疫苗【妇科产科】
- 怎样预防风湿性心脏病【心血管风湿性心脏病】
- 蝉蜕防风黄酒汤治荨麻疹【荨麻疹偏方秘方】
- 当归补血汤加防风连翘方【方剂大全】
- 当归补血汤加防风连翘方《医方考》
- 防风酒方三(产后中风)【百病药酒】
- 防风松叶酒(关节疼痛)【百病药酒】
- 寒冷冬季,如何预防风疹【传染病】
- 防风(铜芸,茴芸,茴草)【本草纲目】
- 防风散治风毒眼,暴赤眼。《博济方》
- 评荆芥、细辛、防风、独活《痧胀玉衡》
- 评荆芥、细辛、防风、独活《痧胀玉衡》
- 适量喝酒可防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免疫风湿性关节炎】
- 防风通圣丸可用治多种皮肤病【其他皮肤偏方秘方】
- 养生:三月早春需要预防风邪【中医养生偏方】
- 防风湿性心脏病要忌的饮食因素【心血管风湿性心脏病】
- 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白附石南紫苏防已川乌白芷本蔓荆甘菊细辛薄荷蝉蜕马兜《轩岐救正论》
- 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白附石南紫苏防已川乌白芷本蔓荆甘菊细辛薄荷蝉蜕马兜《轩岐救正论》
防风 知识
- 细辨防风【中医知识】
- 中药防风【中医知识】
- 防风的功效【中医知识】
- 防风的作用【中医知识】
- 防风副作用【中医知识】
- 老人防风湿【中医知识】
- 春季当防风邪侵【中医知识】
- 春季注意防风疹【中医知识】
- 家植防风品质高【中医知识】
- 防风 中药诗赏析【中医知识】
- 夏季也要防风湿病【中医知识】
- 防风商品药材的鉴别【中医知识】
- 药用植物防风斑枯病【中医知识】
- 中医预防风疹有特效【中医知识】
- 蝉蜕防风黄酒汤治荨麻疹【中医知识】
- 有关美洲防风的贮藏方法【中医知识】
- 防风酒方(一)——(癞病)【中医知识】
- 防风松叶酒——(关节疼痛)【中医知识】
- 养生:三月早春需要预防风邪【中医知识】
- 土茯苓配防风白芷治乙肝 姜良铎用土茯苓经验(2)【医案心得】